9CaKrnJDJ2P health.huanqiu.comarticle奶粉“十二道禁令” 透视史上最严奶粉标准/e3pmt7dq2/e3pmt904n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题:“十二道禁令”能否管好一桶奶?--透视“史上最严”奶粉标准发布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周蕊、徐海涛国家食药监总局25日发布的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被业界称为“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标准”。据统计,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各部门出台的第十二部针对奶粉质量安全的“紧箍咒”。“用制药标准管理奶粉”、“企业自建自控奶源”等一系列新规,能否带给消费者一桶“放心奶”?质量提升,奶价会不会涨?“最严标准”,会给中国乳制品产业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用制药标准管奶粉,能否提振消费者信心?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频频出台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打造奶粉“中国队”的政策规定。据统计,仅关系质量安全方面的就有12次之多。 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等电子追溯系统建设;5月和9月,两度提高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门槛;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药业标准”监管;6月、10月,两度禁止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8月,公布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信息;12月,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文件。其中12月25日出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原辅料把关、配方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能力等9方面进行重新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被业界称为“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格标准”。业内专家认为,细化婴幼儿乳粉生产“参照药品管理办法”是新版细则最大亮点。其要求乳制品企业严格执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以及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实行覆盖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中商流通行业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认为,企业严格按照CMP生产管理体系,将能从根本上提高乳制品品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细则从生产、设备、原料、管理、责任追溯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对治理生产环节乱象,提升消费者信心,乃至提高政府公信力,都有很大的好处。”婴幼儿乳粉业大洗牌 奶价是否上涨?新规的另一个着力点是严把奶粉原辅料关,要求主要原料为生牛乳的企业“自建自控”奶源基地,主要原料为全脂、脱脂乳粉的企业,建立原料供应商审核制度。业内专家认为,对于国内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来说,“自建奶源”和“制药标准”两大标准极大地提高了门槛,预计会有三分之一因此退出市场。业内人士介绍,一家中型的奶粉企业每年在检测环节上的费用已达数百万元,一旦GMP标准实施,还需建立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体系、更换新包装、提高现有的自动化管理体系标准等,加上自建自控奶源基地的巨额投入,很多企业难以承担。预计128家企业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将被兼并、收购,还有一些将在这次审核中退出婴幼儿奶粉市场,转产乳制品行业其他领域。对消费者来说,最为关心的则是价格问题。“新妈妈”郁林说,反垄断罚单开出之后奶粉不涨反跌很给力,但是新政策出台,企业成本提升,“等于又给了企业一个涨价的理由,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怕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北京东方艾格咨询乳业高级分析师陈连芳认为,新政将导致产业向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集中,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奶牛、原料、设备大都是国外进口,将导致中国的婴幼儿乳制品价格上涨。宋亮则认为,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有很大提高,但是否会导致终端销售价格上涨还有待观察。“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婴幼儿奶粉领域本身利润率就比较高,成本消化能力强,加上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力度比较大,所以未必会导致销售提价。”一家乳制品企业负责人说:“成本提升了,但现在企业忌惮奶粉反垄断案的威力不敢涨价,只能暂时观望。一旦有领头企业涨价,其他品牌就会‘跟涨’。”“禁令”不是“万能贴” 国产奶粉“逆袭洋品牌”之路还有多远?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健康、可持续的民族乳制品产业,才是国内消费者喝上“放心奶”的最有力保障。本次新版细则到明年“上马”前,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将退出市场,腾出的20亿元至30亿元市场空白,究竟是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抢占,尚难预测。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在针对贴牌生产的洋品牌整肃中,曾经猖獗的“专供中国奶”将会被清场。这些品牌退出后的市场份额,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最终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目前,国内销量最大的前五大洋品牌除了在一线城市牢牢守住外,二线城市和国内乳企的争夺处于胶着状态,未来三五年内还将快速下沉到三四线地区。陈连芳说,中国消费者相对更青睐国外品牌,“一旦洋品牌把销售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市场,或将进一步蚕食国内乳企的市场份额。”专家认为,无论是在工信部出台的“消费信心行动”,还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带队力推的国产高端产品,都表现了国内乳企意欲“逆袭洋品牌”的雄心。但真正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提升品质、加强监管,还需做实消费者监督、维权的机制。宋亮说,如出现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要严厉打击,还要把打击过程、处理结果透明化,与消费者建立无障碍沟通机制。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要重塑消费者信任,就要将国家治理行业乱象的信心和做法明确传递给消费者。“既要做、也要说,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品质的提升,感受到国家重拳出击、治理奶粉行业的成效。”1388107020000责编:lifen新华网138810702000011["9CaKrnJDJ1r","9CaKrnJDI4Y","9CaKrnJDI4m","9CaKrnJDI3q","9CaKrnJDJ1K"]{"email":"lifen@huanqiu.com","name":"lifen"}
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题:“十二道禁令”能否管好一桶奶?--透视“史上最严”奶粉标准发布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周蕊、徐海涛国家食药监总局25日发布的新版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被业界称为“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标准”。据统计,这是今年以来国家各部门出台的第十二部针对奶粉质量安全的“紧箍咒”。“用制药标准管理奶粉”、“企业自建自控奶源”等一系列新规,能否带给消费者一桶“放心奶”?质量提升,奶价会不会涨?“最严标准”,会给中国乳制品产业带来哪些影响?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用制药标准管奶粉,能否提振消费者信心?今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频频出台提升婴幼儿奶粉质量、打造奶粉“中国队”的政策规定。据统计,仅关系质量安全方面的就有12次之多。 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3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要求加快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等电子追溯系统建设;5月和9月,两度提高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门槛;5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药业标准”监管;6月、10月,两度禁止贴牌、分装等方式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8月,公布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信息;12月,连续出台了5个关于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文件。其中12月25日出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对企业质量安全管理、原辅料把关、配方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检验检测能力等9方面进行重新规定,提出更高的要求,被业界称为“中国食品安全史上最严格标准”。业内专家认为,细化婴幼儿乳粉生产“参照药品管理办法”是新版细则最大亮点。其要求乳制品企业严格执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体系(HACCP)以及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良好生产规范(GMP),实行覆盖生产全过程的质量安全控制。中商流通行业促进中心乳业研究员宋亮认为,企业严格按照CMP生产管理体系,将能从根本上提高乳制品品质,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细则从生产、设备、原料、管理、责任追溯等方面都提出明确细致的要求,对治理生产环节乱象,提升消费者信心,乃至提高政府公信力,都有很大的好处。”婴幼儿乳粉业大洗牌 奶价是否上涨?新规的另一个着力点是严把奶粉原辅料关,要求主要原料为生牛乳的企业“自建自控”奶源基地,主要原料为全脂、脱脂乳粉的企业,建立原料供应商审核制度。业内专家认为,对于国内128家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来说,“自建奶源”和“制药标准”两大标准极大地提高了门槛,预计会有三分之一因此退出市场。业内人士介绍,一家中型的奶粉企业每年在检测环节上的费用已达数百万元,一旦GMP标准实施,还需建立产品质量全过程追溯体系、更换新包装、提高现有的自动化管理体系标准等,加上自建自控奶源基地的巨额投入,很多企业难以承担。预计128家企业中的一些中小企业将被兼并、收购,还有一些将在这次审核中退出婴幼儿奶粉市场,转产乳制品行业其他领域。对消费者来说,最为关心的则是价格问题。“新妈妈”郁林说,反垄断罚单开出之后奶粉不涨反跌很给力,但是新政策出台,企业成本提升,“等于又给了企业一个涨价的理由,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怕最终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北京东方艾格咨询乳业高级分析师陈连芳认为,新政将导致产业向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和规模化养殖场集中,他们的生产成本提高了,奶牛、原料、设备大都是国外进口,将导致中国的婴幼儿乳制品价格上涨。宋亮则认为,企业的生产成本将有很大提高,但是否会导致终端销售价格上涨还有待观察。“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婴幼儿奶粉领域本身利润率就比较高,成本消化能力强,加上政府对价格的管制力度比较大,所以未必会导致销售提价。”一家乳制品企业负责人说:“成本提升了,但现在企业忌惮奶粉反垄断案的威力不敢涨价,只能暂时观望。一旦有领头企业涨价,其他品牌就会‘跟涨’。”“禁令”不是“万能贴” 国产奶粉“逆袭洋品牌”之路还有多远?业内人士认为,拥有健康、可持续的民族乳制品产业,才是国内消费者喝上“放心奶”的最有力保障。本次新版细则到明年“上马”前,三分之一的中小企业将退出市场,腾出的20亿元至30亿元市场空白,究竟是中国品牌还是外国品牌抢占,尚难预测。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在针对贴牌生产的洋品牌整肃中,曾经猖獗的“专供中国奶”将会被清场。这些品牌退出后的市场份额,鹿死谁手尚未可知,最终是要看消费者的选择。目前,国内销量最大的前五大洋品牌除了在一线城市牢牢守住外,二线城市和国内乳企的争夺处于胶着状态,未来三五年内还将快速下沉到三四线地区。陈连芳说,中国消费者相对更青睐国外品牌,“一旦洋品牌把销售进一步下沉到三四线市场,或将进一步蚕食国内乳企的市场份额。”专家认为,无论是在工信部出台的“消费信心行动”,还是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带队力推的国产高端产品,都表现了国内乳企意欲“逆袭洋品牌”的雄心。但真正提升消费者的信任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除了提升品质、加强监管,还需做实消费者监督、维权的机制。宋亮说,如出现恶性食品安全事件,不仅要严厉打击,还要把打击过程、处理结果透明化,与消费者建立无障碍沟通机制。复旦大学教授顾晓鸣认为,要重塑消费者信任,就要将国家治理行业乱象的信心和做法明确传递给消费者。“既要做、也要说,让消费者切实感受到品质的提升,感受到国家重拳出击、治理奶粉行业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