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gGZ4 health.huanqiu.comarticle带娃看病只认大医院?医生:半数以上患者没必要来/e3pmt7dq2/e3pmt904n家长带娃看病只认大医院?“5成患者没必要往大医院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柳锋何方迪摄影报道A探访家长只认大医院“就是信华西的专家,特意来挂的专家号”记者在医院看到,候诊的家长和患儿挤满了整个走廊,有些家长自带小板凳和折叠床,把走廊当成临时病房。许多家长抱着小孩打盹,小孩年龄多集中在2到3岁。身着粉色棉衣、带儿子前来看病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晚上7点就过来了,直到现在都没看上医生。被问及为何专程赶来看病时,张女士说:“华西的医生很权威,去小医院不放心。”只认大医院,在众多辛苦排队的父母中,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成都金牛区的秦女士就直白地告诉记者:“就是信华西的专家,特意来挂的专家号。”问及娃娃的症状,秦女士说,“这3天高烧反复,白天好,凌晨零点左右又开始高烧”。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已是全国单位面积服务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儿科医生每日人均看诊120余人次。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实行24小时不关、不休,不分节假日,连续作战。医生诊病似“打仗”坐诊不敢轻易喝水,怕上厕所让患者等1月4日,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急诊科抢救室内,时钟指针指向中午12点35分。过了饭点,儿科医生肖东琼还没顾得上吃饭,“还有太多太多事要做,我现在都没时间说话。”她略抬了下头,目光又落回那堆病历上。门外的过道上,神情萎靡的患儿和满脸焦急的家长,在她看来,似乎并没有少。当日一大早来到医院,肖东琼就意识到可能很忙。“昨天(晚上)有43个患儿留院观察,我需要挨个查看他们的情况,进行治疗。”她说,其他医生要转患者到锦江院区,她上午必须处理完这43个患者。没过多久,又有一个患儿被送来抢救,刚进抢救室就需要心肺复苏,她在抢救室忙个不停。“现在(儿科)医生很缺,很恼火。”同样没来得及吃饭的,还有医生陆晓茜。到了饭点,她钻进护士站,给患者家属交代一件重要的事情。“今天坐门诊,一上午都要查房,回访患儿病情。”陆晓茜说,她在急诊值班时,也跟“打仗”似的,一坐就是8个小时,“连水都不敢轻易喝,生怕上厕所让患者等。”陆晓茜说,在急诊值班的8个小时中,精神高度集中,很耗费精力。遇到基础病和常见病,还算顺利,“但遇到棘手的病情,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处理,每次上完急诊,都腰酸背痛。”B 变化 加入“华西妇儿联盟”赋能赋值基层医生,社区医院儿科门诊量涨了26%1月5日下午两点过,成都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一位患儿因咳嗽就诊。看诊医生是侯艾桦,从事儿科多年。去年,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华西妇儿联盟”医生。“一上午看了40多人,过去没这个工作量”“这个联盟医生,我们社区医院考起了两个。”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曾云说。“今天上午看了40多人,下午人数少了很多。”侯艾桦说,在2017年11月之前,是没有这个工作量的。2017年11月,正是“华西妇儿联盟”启动的时间节点。该联盟打造形成中国首个“闭环式妇儿健康分级诊疗保障体系”,侯艾桦当时就报了名。去年上半年,先后经历笔试、面试及多次培训,她成为了“华西妇儿联盟”医生。“面试时,对面坐的都是业界有名的专家,紧张程度和考执业医生时差不多。”侯艾桦说。“在这之前,有些家长多少有点不信任我们社区医院的儿科医生,娃娃出现病症就喜欢往大医院跑。”侯艾桦说,现在华西妇儿联盟运行一年多后,有很多其他地方的人,也会来社区医院就诊。黄女士就是带娃从10公里以外赶来看病的家长,“我们也是朋友推荐过来的,说这里不但可以看病,如果真有什么大问题,还可以直接走绿色通道去川大华西第二医院看病。”据了解,在成都高新区,共有7家社区医院加入了“华西妇儿联盟”,15人成为“华西妇儿联盟”医生。“我们主要是治疗娃娃的一些基础病和常见病,像发烧、咳嗽什么的。”侯艾桦说,诊断后,会形成电子病历,川大华西第二医院随时会调取这些病历,看是否处置得当,然后分析讨论,“有了这些专家在后面支持,我们心里更有底,也更规范了。”据介绍,在联盟内的社区医院首诊时,如果医生发现患儿的病情比较棘手,如严重哮喘、血液、先天心脏方面的疾病,或出现病情反复无法根治的情况,医生就可以在网上申请转诊绿色通道,直接预约到川大华西第二医院治疗,“这种特殊情况,无需排队。”据统计,自联盟启动以来,共有188名患儿通过基层首诊,发现病情较为复杂而转诊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曾云则统计了另一组数据,2017年,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门诊量为2.48万人次,加入联盟后的2018年,儿科门诊量增加到3.13万人次,涨了26%。“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到我们基层医院就诊,这种分级诊疗的方式效果明显,对逐渐缓解儿科看病难有很大帮助。”曾云说。C 数据 半数以上的患者没必要往大医院挤,基层医院即可解决1月5日,陆晓茜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说,目前,川大华西第二医院是全国单位面积服务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儿科医生每日人均看诊120余人次,全天24小时不休,要接诊上千个患儿。陆晓茜说,她曾经遇到一个患者,白天费很大力气挂一个教授的号,下午又挂了一个教授的号,晚上还来挂急诊,理由是孩子反复发烧受不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孩子发烧是免疫力与病毒作战的过程,很正常,是一个机体的变化。“孩子家长出于担心,说之前医生开的药没效果,其实才看了4个小时,药起作用是需要时间的。”陆晓茜说,其实这种情况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做过了解,其实有半数以上的患儿不用来川大华西第二医院排长队就医,在基层医院就可解决,有的发烧甚至在家中就能够处理。”陆晓茜说,2017年11月,“华西妇儿联盟”启动后,一旦这些基层医院在首诊时发现病情危重的孩子,就可以凭借相关证明,直接走绿色通道转入川大华西第二医院进行治疗,比平诊的速度快得多。来自川大华西第二医院的另一组数据,也印证了陆晓茜的说法。数据显示,自2017年11月启动以来,共有19106名患儿通过“华西妇儿联盟”项目尝试基层首诊,其中75.11%的患儿在基层复诊,发热、咳嗽、腹泻等疾病占到了80%以上。有188名患儿因病情较为复杂,通过基层首诊后直接转诊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扫二维码看封面新闻专题报道1546729980000责编:李青云华西都市报154672998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0106/20190106071322406.jpg{"email":"liqingyun@qq.com","name":"李青云"}
家长带娃看病只认大医院?“5成患者没必要往大医院挤”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柳锋何方迪摄影报道A探访家长只认大医院“就是信华西的专家,特意来挂的专家号”记者在医院看到,候诊的家长和患儿挤满了整个走廊,有些家长自带小板凳和折叠床,把走廊当成临时病房。许多家长抱着小孩打盹,小孩年龄多集中在2到3岁。身着粉色棉衣、带儿子前来看病的张女士告诉记者,晚上7点就过来了,直到现在都没看上医生。被问及为何专程赶来看病时,张女士说:“华西的医生很权威,去小医院不放心。”只认大医院,在众多辛苦排队的父母中,持这种观点的不在少数。成都金牛区的秦女士就直白地告诉记者:“就是信华西的专家,特意来挂的专家号。”问及娃娃的症状,秦女士说,“这3天高烧反复,白天好,凌晨零点左右又开始高烧”。记者了解到,目前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已是全国单位面积服务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儿科医生每日人均看诊120余人次。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儿科实行24小时不关、不休,不分节假日,连续作战。医生诊病似“打仗”坐诊不敢轻易喝水,怕上厕所让患者等1月4日,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急诊科抢救室内,时钟指针指向中午12点35分。过了饭点,儿科医生肖东琼还没顾得上吃饭,“还有太多太多事要做,我现在都没时间说话。”她略抬了下头,目光又落回那堆病历上。门外的过道上,神情萎靡的患儿和满脸焦急的家长,在她看来,似乎并没有少。当日一大早来到医院,肖东琼就意识到可能很忙。“昨天(晚上)有43个患儿留院观察,我需要挨个查看他们的情况,进行治疗。”她说,其他医生要转患者到锦江院区,她上午必须处理完这43个患者。没过多久,又有一个患儿被送来抢救,刚进抢救室就需要心肺复苏,她在抢救室忙个不停。“现在(儿科)医生很缺,很恼火。”同样没来得及吃饭的,还有医生陆晓茜。到了饭点,她钻进护士站,给患者家属交代一件重要的事情。“今天坐门诊,一上午都要查房,回访患儿病情。”陆晓茜说,她在急诊值班时,也跟“打仗”似的,一坐就是8个小时,“连水都不敢轻易喝,生怕上厕所让患者等。”陆晓茜说,在急诊值班的8个小时中,精神高度集中,很耗费精力。遇到基础病和常见病,还算顺利,“但遇到棘手的病情,就需要更多的时间处理,每次上完急诊,都腰酸背痛。”B 变化 加入“华西妇儿联盟”赋能赋值基层医生,社区医院儿科门诊量涨了26%1月5日下午两点过,成都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楼,一位患儿因咳嗽就诊。看诊医生是侯艾桦,从事儿科多年。去年,她又有了一个新身份——“华西妇儿联盟”医生。“一上午看了40多人,过去没这个工作量”“这个联盟医生,我们社区医院考起了两个。”高新区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科长曾云说。“今天上午看了40多人,下午人数少了很多。”侯艾桦说,在2017年11月之前,是没有这个工作量的。2017年11月,正是“华西妇儿联盟”启动的时间节点。该联盟打造形成中国首个“闭环式妇儿健康分级诊疗保障体系”,侯艾桦当时就报了名。去年上半年,先后经历笔试、面试及多次培训,她成为了“华西妇儿联盟”医生。“面试时,对面坐的都是业界有名的专家,紧张程度和考执业医生时差不多。”侯艾桦说。“在这之前,有些家长多少有点不信任我们社区医院的儿科医生,娃娃出现病症就喜欢往大医院跑。”侯艾桦说,现在华西妇儿联盟运行一年多后,有很多其他地方的人,也会来社区医院就诊。黄女士就是带娃从10公里以外赶来看病的家长,“我们也是朋友推荐过来的,说这里不但可以看病,如果真有什么大问题,还可以直接走绿色通道去川大华西第二医院看病。”据了解,在成都高新区,共有7家社区医院加入了“华西妇儿联盟”,15人成为“华西妇儿联盟”医生。“我们主要是治疗娃娃的一些基础病和常见病,像发烧、咳嗽什么的。”侯艾桦说,诊断后,会形成电子病历,川大华西第二医院随时会调取这些病历,看是否处置得当,然后分析讨论,“有了这些专家在后面支持,我们心里更有底,也更规范了。”据介绍,在联盟内的社区医院首诊时,如果医生发现患儿的病情比较棘手,如严重哮喘、血液、先天心脏方面的疾病,或出现病情反复无法根治的情况,医生就可以在网上申请转诊绿色通道,直接预约到川大华西第二医院治疗,“这种特殊情况,无需排队。”据统计,自联盟启动以来,共有188名患儿通过基层首诊,发现病情较为复杂而转诊川大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曾云则统计了另一组数据,2017年,中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儿科门诊量为2.48万人次,加入联盟后的2018年,儿科门诊量增加到3.13万人次,涨了26%。“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到我们基层医院就诊,这种分级诊疗的方式效果明显,对逐渐缓解儿科看病难有很大帮助。”曾云说。C 数据 半数以上的患者没必要往大医院挤,基层医院即可解决1月5日,陆晓茜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说,目前,川大华西第二医院是全国单位面积服务患者最多的医院之一,儿科医生每日人均看诊120余人次,全天24小时不休,要接诊上千个患儿。陆晓茜说,她曾经遇到一个患者,白天费很大力气挂一个教授的号,下午又挂了一个教授的号,晚上还来挂急诊,理由是孩子反复发烧受不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孩子发烧是免疫力与病毒作战的过程,很正常,是一个机体的变化。“孩子家长出于担心,说之前医生开的药没效果,其实才看了4个小时,药起作用是需要时间的。”陆晓茜说,其实这种情况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我们做过了解,其实有半数以上的患儿不用来川大华西第二医院排长队就医,在基层医院就可解决,有的发烧甚至在家中就能够处理。”陆晓茜说,2017年11月,“华西妇儿联盟”启动后,一旦这些基层医院在首诊时发现病情危重的孩子,就可以凭借相关证明,直接走绿色通道转入川大华西第二医院进行治疗,比平诊的速度快得多。来自川大华西第二医院的另一组数据,也印证了陆晓茜的说法。数据显示,自2017年11月启动以来,共有19106名患儿通过“华西妇儿联盟”项目尝试基层首诊,其中75.11%的患儿在基层复诊,发热、咳嗽、腹泻等疾病占到了80%以上。有188名患儿因病情较为复杂,通过基层首诊后直接转诊华西第二医院儿科。扫二维码看封面新闻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