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Rr77 health.huanqiu.comarticle健康中国成国家战略 大健康产业将成经济发展新引擎/e3pmt7dq2/e3pn49kc7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多位专家表示,促进健康不仅能直接创造生产力,更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未来健康发展观会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融入到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中。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也有望建立。而受益于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大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政策 启动编制健康中国建设规划公报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卫生安全战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健康中国”的理念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目标。目前我国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医改不仅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涉及疾病预防、康复、居民健康意识等多方面。 就发展大局而言,保障国民健康不仅是增加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更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健康本身就是生产力。”浙江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对健康的投入有着实实在在的回报,其中最重要的产出就是国民健康生命年的延长,以及疾病负担的降低。毋庸置疑,疾病会导致过早死亡、失能与残疾,以及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的增加。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等研究测算,2005年我国疾病总经济负担23968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3.1%。2009年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结果也表明,过去十年,我国居民疾病负担继续增加,其中以重大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最为严重。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建设“健康中国”,全民的健康素质有望进一步提高。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据了解,《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不同于以往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五年规划,而是上升至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其站位更高、领域更宽,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制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规划,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医保体系,把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结实。要进一步开展好分级诊疗,强基层、补短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健康中国”的建设人人有责,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加强对自我健康的管理,尽量少得病,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趋势 健康理念逐步融入各类决策专家认为,随着政府对国民健康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健康发展观会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融入到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中。“目前国际上主流做法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不单纯是医药卫生领域的事情,还跟环境等其他问题相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相关发展政策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综合治理。减少疾病,全民健康才是根本。在此背景之下,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方向也会相应调整,从原来的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向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转变。有专家表示,“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也有望建立。政府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时,应将主要健康指标列入其中并增加权重,同时应将保障人民健康纳入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不过,由于健康促进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层次,对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较高。专家认为,健康促进应成为所有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从而更顺畅地融入所有政策。“政府机构改革应强化医疗保障与服务治理的一体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焦红建议,与健康相关的财政、卫生、医保、产业、监管等政策要体现良好协同性。财政政策要托好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的底;公共卫生政策要以慢病防控为重点;医疗保障要缩小人群间保障差异并重点做好大病保障;健康产业政策要在提升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与规模化方面下功夫;要明确基本医保的边界,并创造条件让商业健康保险发挥作用;消费政策要重点强化控烟、限酒等有利于健康的要素。此外,打造“健康中国”,离不开“环境友好型”、“健康促进型”社会发展模式的建立。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建议,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须体现对健康的保护,合理进行城市工业布局。同时,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监管,加大违法成本。机遇 “大健康”产业将成重要支点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与“大健康”相关的产业有望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有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至5%。业内人士认为,实施国民健康战略不仅会带动药品与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医疗服务业、健康保险业、养老产业及互联网医疗等行业的兴起,也在涉及环保、食品安全等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孕育了新的市场机会。建议未来重点扶持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仪器等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护理相关的健康服务业。根据此前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所购买的药品中,民族企业要占80%以上;耗材和器械中,民族企业占50%以上。有券商认为,“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随着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医保对药品价格的引导和监督加强,医疗市场运营效率的提升,医药行业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将有助于加强医疗服务业发展,实现包括医养结合、健康保险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1447368540000责编:王志胜经济参考报144736854000011[]{"email":"wangzhisheng@huanqiu.com","name":"王志胜"}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建设“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多位专家表示,促进健康不仅能直接创造生产力,更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未来健康发展观会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融入到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中。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也有望建立。而受益于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大健康”产业也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政策 启动编制健康中国建设规划公报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理顺药品价格,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食品卫生安全战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打造“健康中国”的理念符合国际发展趋势,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目标。目前我国居民整体健康水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医改不仅是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还涉及疾病预防、康复、居民健康意识等多方面。 就发展大局而言,保障国民健康不仅是增加群众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更和经济发展相辅相成、紧密互动。“健康本身就是生产力。”浙江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伟杭表示,对健康的投入有着实实在在的回报,其中最重要的产出就是国民健康生命年的延长,以及疾病负担的降低。毋庸置疑,疾病会导致过早死亡、失能与残疾,以及国家和个人经济负担的增加。根据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等研究测算,2005年我国疾病总经济负担23968亿元,相当于当年GDP的13.1%。2009年卫生部公布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主要结果也表明,过去十年,我国居民疾病负担继续增加,其中以重大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最为严重。不过,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建设“健康中国”,全民的健康素质有望进一步提高。记者了解到,今年9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已全面启动《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编制工作。据了解,《健康中国建设规划(2016—2020年)》不同于以往的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五年规划,而是上升至国家战略规划的高度,其站位更高、领域更宽,从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高度出发,突出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并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政策之中,通过综合性的政策举措,实现健康发展目标。“我们现在正在着手制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规划,未来要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制度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进一步健全医保体系,把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结实。要进一步开展好分级诊疗,强基层、补短板,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要坚持以预防为主,加强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表示,“健康中国”的建设人人有责,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个人加强对自我健康的管理,尽量少得病,这是我们的共同目标。趋势 健康理念逐步融入各类决策专家认为,随着政府对国民健康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健康发展观会日益深入人心,并逐渐融入到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之中。“目前国际上主流做法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健康不单纯是医药卫生领域的事情,还跟环境等其他问题相关。”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李玲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相关发展政策应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综合治理。减少疾病,全民健康才是根本。在此背景之下,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方向也会相应调整,从原来的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向促进和保障人民健康转变。有专家表示,“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政府卫生投入和医疗保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健康影响综合评价”制度也有望建立。政府在编制区域发展规划时,应将主要健康指标列入其中并增加权重,同时应将保障人民健康纳入政府的重要考核指标。不过,由于健康促进涉及多个部门和多个层次,对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要求较高。专家认为,健康促进应成为所有部门共同追求的目标,从而更顺畅地融入所有政策。“政府机构改革应强化医疗保障与服务治理的一体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焦红建议,与健康相关的财政、卫生、医保、产业、监管等政策要体现良好协同性。财政政策要托好保障基本医疗卫生的底;公共卫生政策要以慢病防控为重点;医疗保障要缩小人群间保障差异并重点做好大病保障;健康产业政策要在提升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集中度与规模化方面下功夫;要明确基本医保的边界,并创造条件让商业健康保险发挥作用;消费政策要重点强化控烟、限酒等有利于健康的要素。此外,打造“健康中国”,离不开“环境友好型”、“健康促进型”社会发展模式的建立。中华医学会党委书记饶克勤建议,在城市规划和设计中须体现对健康的保护,合理进行城市工业布局。同时,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环境污染健康风险评估,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控制和监管,加大违法成本。机遇 “大健康”产业将成重要支点在“健康中国”背景下,与“大健康”相关的产业有望进入蓬勃发展期,成为未来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有研究报告显示,“大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然而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GDP比重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GDP的4%至5%。业内人士认为,实施国民健康战略不仅会带动药品与医疗器械生产研发企业、医疗服务业、健康保险业、养老产业及互联网医疗等行业的兴起,也在涉及环保、食品安全等与健康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孕育了新的市场机会。建议未来重点扶持自主研发药品、医用耗材、医疗器械和大型医疗仪器等新兴战略性支柱产业,以及与健康生活方式和老年护理相关的健康服务业。根据此前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中国2020”战略研究报告》提出的发展健康产业行动计划目标,到2020年,我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中所购买的药品中,民族企业要占80%以上;耗材和器械中,民族企业占50%以上。有券商认为,“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十万亿市场规模。随着药品价格市场化改革,以及医保对药品价格的引导和监督加强,医疗市场运营效率的提升,医药行业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此外,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将有助于加强医疗服务业发展,实现包括医养结合、健康保险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