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ATFb health.huanqiu.comarticle中医认为牛奶伤胃岭南人不宜喝?/e3pmt7dq2/e3prd5mi2自今年4月中旬在广州日报刊出国家著名老中医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专业委员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北平的“牛奶很伤胃岭南人不宜喝”这一雷人的论断观点后,近日,有牛奶消费者及媒体致电给我,求证张医师的说法是否科学和正确。如果属实,他们将会考虑放弃饮用牛奶。张北平医师她在广州日报谈及养胃之道时直言,认为牛奶是阴寒之物,尤其是十之八九为阳虚体质的岭南人不宜多喝,更不能天天喝,因为牛奶很伤胃。与此同时,她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国外已有研究显示,牛奶中的酪胺酸会转化成刺激物多巴胺,不仅能使大脑兴奋,还会刺激胃肠。”她还认为:“其实在此之前。大家最容易接受的事实是,不少人喝不了牛奶,一喝就是肚子”咕噜咕噜“乱响,甚至腹泻,西方医学谓之“乳糖不耐受”。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其实是阳虚体质的人错误进食了寒凉食物,当然受不了。对张医师上述这些言论观点或论断,我并不完全认同,在此我谈谈如下一些看法:一、首先,对张医师提及的几个关键词作一些解读细细拜读广州日报刊出张北平医师的养胃之道,当中她提到了“阳虚体质”、“酪胺酸”、“多巴胺”和“乳糖不耐受”等这几个关键词,我相信大部分的读者对这几个专用名词可能显得有些陌生,搞不清楚它们概念和功用。 1.阳虚体质:与阴寒体质相近似,这是中医对某些体质较差较弱质的人所诊断的临床症状的一个专用名词或术语。大凡此类人群者,在临床上的都会有如下的一些主要特征表现:疲倦怕冷,唇肢手脚冰冷,唇色苍白,小少懒言,体质差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嗜睡乏力,男性易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平时畏寒怕冷,易出汗,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平时的脉象沉细等这些特征或状况。2.酪胺酸:酪胺酸不是氨基酸,这有可能是误读误写或误解的原因所致,即有可能错将氨基酸当中的“酪氨酸”误写为“酪胺酸”。胺是氨分子(NH3)中的氢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胺类大都具有碱性,能与酸结合而成盐,是制作合成染料、药物等的原料。而酪氨酸则是一种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它是人体蛋白质组成的20种氨基酸之一,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它不能由动物的自身合成或转化,而必须通过进食来摄取。酪氨酸在牛奶中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组成蛋白质成份之一。酪氨酸在牛奶中的含量并不是很高,100克牛奶中仅占0.159克,而100克猪肉中的酪氨酸含量则有0.936克。相比之下,猪肉的酪氨酸含量比牛奶还略高一些。原本蛋白质在牛奶中的含量就不是很高,一般在2.90%~3.20%之间,而酪蛋白仅是蛋白质当中的其中一部分,蛋白质是由胱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等20种氨基酸所组成。有研究表明,酪氨酸在医学作用上,是神经递质的前体之一,可以增加体液内神经递质,对处于高度紧张、严寒、疲惫、失爱失恋情绪低落者,长时间工作、缺乏睡眠的人群有所帮助,可以降低造成紧张的激素的水平,减少高度紧张的体重下降,提高体力状态和认知水平等。3.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即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男女间的恋爱所产生的爱情,其实就是因为相关的人和事物促使脑里产生大量的多巴胺所导致的结果。吸烟或吸毒都会使多巴胺的分泌增加,故而使吸者感到开心与兴奋继而有上瘾的感觉。在医学上,据研究报告称,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若人体的多巴胺不足时,则会易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时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又有德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多巴胺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同时,多巴胺作为药用,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休克。4.乳糖不耐受:是指一些人因体内缺乏一种叫做乳糖酶的物质,而当饮用牛奶后,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乳糖无法被分解和吸收,结果还随之会出现腹胀、肠鸣(即咕噜咕噜乱响)、排气、腹泻等临床现象或特征。其原因是,乳糖进入人体后,经小肠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并被小肠壁所吸收成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乳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婴儿自出生后,一般而言都会具有乳糖酶这种物质,但随着年龄长大并长久不再饮用奶类产品,体内的乳糖酶则会逐渐呈下降乃至完全衰弱之状况。如长期坚持饮用牛奶的人,体内的这种乳糖酶物质一般都不会缺失。患有乳糖不耐受者,宜选择一些脱乳糖的牛奶或奶酪、山羊奶、水牛奶、酸牛奶等这些乳制品饮用,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原缺乏乳糖酶者也是可以恢复拥有乳糖酶随之适应饮牛奶的。二、我认为这是中医对牛奶的一个偏见,同时,亦反映出中、西医对牛奶的认识所持有的不同的分歧众所周知,牛、羊、马等动物乳为人类所饮用已存在近万年,有史记记载的就有7000多年的历史,近、现代的医学营养学家甚至将牛奶誉称为是“最接近完善的食品”。西医向来对牛奶的认识都是基于积极和向上的,不仅认为牛奶的营养十分丰富和极易为人体所吸收,而且主张老少咸宜饮用,小孩长身体长骨骼和中老年人预防骨节疏松补钙都力推饮用牛奶,对体弱病者更是主张多喝牛奶,曾有人将牛奶称之为是“万食之王”。然而,现在的中医有人则将牛奶断为是“很伤胃”的阴寒之物。关于牛奶的属性,中国古代著名中医李时珍在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做出过评价,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有补益劳损、润大肠、除黄疸等功效。对同一食物,两个医学派系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结论,这对消费者而言,确是感到惆然与困惑,不知到底相信谁好。以我之见,我相信的是事实。牛奶在人类已喝上了一千几百年,至今止它并没有给人类健康带来什么样明显的伤害,这就是对历史和现实的验证。看来,西医的观点或主张将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同而为更多人所接受。另外,李时珍的功绩是汇集百家说法形成《本草纲目》,不是自成一派理论体系,当中有些观点不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尚不能作为明确科学依据,需要更正与完善。三、消化不良和伤胃与乳糖不耐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不耐受所引发的腹部不适症状,而张医师把这类症状归于岭南人阳虚体质吃用了寒凉的牛奶所致的结果。其实,饮用牛奶后肚子“咕噜咕噜” 乱响或腹泻这些现象的发生,与肠胃消化不良或“伤胃” 引发的临床症状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牛奶可是真的能伤胃?牛奶不可能致伤胃。因为到目前为止,本人和几位医学朋友们尚未见牛奶研究及医学科学家们从牛奶中发现或找出能致“胃伤”的任何物质成分。更何况,胃伤的程度不好界定,也不知如何去界定。因为缺乏界定的标准,也就是说,饮用多少的牛奶方能致伤胃?伤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伤胃” ?这些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依据来。沒有标准,如何去做出判断?如果釆用大概的臆断旳方法,这是否有点不太靠谱了?四、岭南人十有八九为阳虚体质不能饮奶有点不靠谱岭南人,指的是在中国南方五岭之南的地区生活居住的人群。从广义上说,它还应该包含南下打工而住在这-地区那些近亿的外来的打工者们。据说,光在广东打工的外地人口就多达5000万~6000万人之多,看来,整个岭南人的基数不会少于2.5亿。岭南,从地理分布上看,它包括从广西东部横贯至广东的东部,沿途还包括湖南和江西两省区的部分地区及海南省的全部。若在这么-个庞大的群体中拥有80~90%的人都是阳虚体质的话,那么,中国的南方都不成了“东亚病夫” 的南国了吗?如果十有八九都是弱不禁风的阴寒阳虚病者,岂不是通街到处可见一个个的“病猫” 吗?很显然,这样的状况在现实中并没有发生和出现。亊实上,整个岭南到处都充满着一片生机盏然的气息,人们的精神振作,牛奶的消费力购买力强劲,所有这些都显示不出有多大的病态。我不知道张医师的这-个结论是从那里弄出来的,结论的依据又是什么。张医师是中医,她应该知道中医的理伦与西医的理论完全不是一回亊。但她并没有用中医的理论把牛奶伤胃和岭南人为什么不能喝牛奶的亊因说清楚,既然你拿中医来说亊,那么,你又何必拿人家西医的一些实验数据或研究结果来论证和说事呢?这不是有点无稽吗?总言而之,我认为她的这个结论有欠科学依据和有夸大的可能,应不足为信。五、消费者如何选择牛奶产品牛奶是一种很廉价实惠的营养来源。选择牛奶时首先要依据饮奶者的年龄和饮用环境及个人身体状况等而定。例如,当母乳不足或从6个月开始断了母乳后的小孩,他们所适用的乳制品不是普通的牛奶或奶粉,而应选择婴幼儿配方牛奶或配方奶粉更为适宜。孕妇亦有专门的产前孕妇奶粉,老年人也有专门配制的老年人奶粉,中小学生也有专门的学生饮用奶,要依据年龄段及群体选择相对应的奶产品。对乳糖不耐受者,则需选择一些被脱乳糖的牛奶产品,又或选择奶酪、酸牛奶、水牛奶、山羊奶此类乳品饮用较为适宜。因牛奶在受热杀菌的加工过程会使使部分的营养成份遭到破坏或损失,对普通的成年人饮奶者建议遵循“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这一选奶原则和结合自身的环境情况来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奶产品。若然消费者是城镇的市民时,由于冷链配置的完善,尽可选择一些巴氏杀菌奶和酸牛奶此类低温产品。若然外出需野外饮用又或家住在边远山区者,则可选择常温奶或奶粉较可便利与实用。对那些按中医所称为“胃寒”或阳虚者,则建议选购奶酪和奶粉,如需饮用巴氏奶或常温奶时,则将牛奶加热至35℃左右的温奶再饮用为好。六、广东的牛奶包括有荷斯坦黑白花牛奶、水牛奶和娟珊牛奶等,它们之间有无寒凉与燥热之分,岭南人是否真的因阳虚体质而不能喝上这些牛奶?广东包括全国目前的牛奶生产,有90%以上是产自荷斯坦黑白花奶牛,广东的水牛存栏数虽不少,但用于挤奶专用的水奶牛并不多,总量大约为8000头,且每头的年均产奶量非常低,仅有1500公斤/头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娟珊奶牛存栏量也不是太多,大约为3000头左右,每头年均单产水平比黑白花奶牛略低一些,但比水奶牛则高产得多。上述这3种奶牛,由于品种及产奶性能不同,除产奶量高低差异大之外,牛奶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亦有明显的不同,产奶水平低者其营养物质成分含量趋高。但就牛奶属性而言,并无寒凉与燥热之分可言。而将牛奶加工成奶粉产品,则由于在加工的受热温度高而使奶粉则将会显得有点“燥热”。但不论它是寒凉或燥热,这都不是岭南人拒绝饮用牛奶的理由,反而体弱者更需多一点饮用牛奶。七、基于中医有人认为岭南人十有八九阳虚阴寒体质者,他们如果不适宜饮用牛奶,可否使用被誉称为中国人的奶牛“大豆制品”的豆浆来代替牛奶?它们两者的营养性有无可比性?中国是大豆的生产大国,大豆的植物蛋白质含量也相当高。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曾在东北三省的中小学生中推试过“大豆行动计划”,此计划后为国家学生奶计划所接替。豆浆,也是一种不错的营养来源,除了植物蛋白质之外,它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是很丰富的,若对那些乳糖不耐受者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营养来源。就其两者的营养性而言,我认为是不可比的。牛奶中的营养物质成分将会更多和更易被人体所吸收。例如乳糖在豆浆中就不会含有。从营养的丰富性和人体的吸收性来说,我个人还是主张饮用牛奶更为好一些。关于中医认为的所谓的岭南人为阴寒阳虚体质不能或不宜饮用牛奶这一说法,我已在前文有所交待或陈述过,我认为这是接近谬论的一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即使是对有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只要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浓和注意不要空腹饮用,以及将牛奶适当加热为温后再饮用等这一训练方法与原则,只要坚持一段时日和通过耐心的培育与调教,你也会与牛奶为朋友不离不弃,一样可以像其他饮奶人那样,养成天天饮用牛奶的习惯。(作者:王丁棉)13712015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lifen环球网137120154000011["9CaKrnJxTBQ","9CaKrnJxIPP","9CaKrnJxIeg","9CaKrnJu7iX","9CaKrnJlybH"]{"email":"lifen@huanqiu.com","name":"lifen"}
自今年4月中旬在广州日报刊出国家著名老中医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广东省中医药专业委员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张北平的“牛奶很伤胃岭南人不宜喝”这一雷人的论断观点后,近日,有牛奶消费者及媒体致电给我,求证张医师的说法是否科学和正确。如果属实,他们将会考虑放弃饮用牛奶。张北平医师她在广州日报谈及养胃之道时直言,认为牛奶是阴寒之物,尤其是十之八九为阳虚体质的岭南人不宜多喝,更不能天天喝,因为牛奶很伤胃。与此同时,她还做出进一步的解释,说“国外已有研究显示,牛奶中的酪胺酸会转化成刺激物多巴胺,不仅能使大脑兴奋,还会刺激胃肠。”她还认为:“其实在此之前。大家最容易接受的事实是,不少人喝不了牛奶,一喝就是肚子”咕噜咕噜“乱响,甚至腹泻,西方医学谓之“乳糖不耐受”。但从中医的角度看,其实是阳虚体质的人错误进食了寒凉食物,当然受不了。对张医师上述这些言论观点或论断,我并不完全认同,在此我谈谈如下一些看法:一、首先,对张医师提及的几个关键词作一些解读细细拜读广州日报刊出张北平医师的养胃之道,当中她提到了“阳虚体质”、“酪胺酸”、“多巴胺”和“乳糖不耐受”等这几个关键词,我相信大部分的读者对这几个专用名词可能显得有些陌生,搞不清楚它们概念和功用。 1.阳虚体质:与阴寒体质相近似,这是中医对某些体质较差较弱质的人所诊断的临床症状的一个专用名词或术语。大凡此类人群者,在临床上的都会有如下的一些主要特征表现:疲倦怕冷,唇肢手脚冰冷,唇色苍白,小少懒言,体质差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嗜睡乏力,男性易遗精,女性白带清稀,易腹泻,排尿次数频繁,性欲衰退,平时畏寒怕冷,易出汗,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平时的脉象沉细等这些特征或状况。2.酪胺酸:酪胺酸不是氨基酸,这有可能是误读误写或误解的原因所致,即有可能错将氨基酸当中的“酪氨酸”误写为“酪胺酸”。胺是氨分子(NH3)中的氢被烃基取代后形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胺类大都具有碱性,能与酸结合而成盐,是制作合成染料、药物等的原料。而酪氨酸则是一种氨基酸,是小分子物质,它是人体蛋白质组成的20种氨基酸之一,属于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它不能由动物的自身合成或转化,而必须通过进食来摄取。酪氨酸在牛奶中不是单独存在的,而是组成蛋白质成份之一。酪氨酸在牛奶中的含量并不是很高,100克牛奶中仅占0.159克,而100克猪肉中的酪氨酸含量则有0.936克。相比之下,猪肉的酪氨酸含量比牛奶还略高一些。原本蛋白质在牛奶中的含量就不是很高,一般在2.90%~3.20%之间,而酪蛋白仅是蛋白质当中的其中一部分,蛋白质是由胱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酪氨酸和缬氨酸等20种氨基酸所组成。有研究表明,酪氨酸在医学作用上,是神经递质的前体之一,可以增加体液内神经递质,对处于高度紧张、严寒、疲惫、失爱失恋情绪低落者,长时间工作、缺乏睡眠的人群有所帮助,可以降低造成紧张的激素的水平,减少高度紧张的体重下降,提高体力状态和认知水平等。3.多巴胺: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即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这种脑内分泌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男女间的恋爱所产生的爱情,其实就是因为相关的人和事物促使脑里产生大量的多巴胺所导致的结果。吸烟或吸毒都会使多巴胺的分泌增加,故而使吸者感到开心与兴奋继而有上瘾的感觉。在医学上,据研究报告称,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若人体的多巴胺不足时,则会易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时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震动或导致帕金森氏症。又有德国的研究人员认为,多巴胺有助于提高人的记忆力。同时,多巴胺作为药用,可用于各种类型的休克。4.乳糖不耐受:是指一些人因体内缺乏一种叫做乳糖酶的物质,而当饮用牛奶后,作为碳水化合物的乳糖无法被分解和吸收,结果还随之会出现腹胀、肠鸣(即咕噜咕噜乱响)、排气、腹泻等临床现象或特征。其原因是,乳糖进入人体后,经小肠乳糖酶作用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并被小肠壁所吸收成为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同时,乳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婴儿自出生后,一般而言都会具有乳糖酶这种物质,但随着年龄长大并长久不再饮用奶类产品,体内的乳糖酶则会逐渐呈下降乃至完全衰弱之状况。如长期坚持饮用牛奶的人,体内的这种乳糖酶物质一般都不会缺失。患有乳糖不耐受者,宜选择一些脱乳糖的牛奶或奶酪、山羊奶、水牛奶、酸牛奶等这些乳制品饮用,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培养,原缺乏乳糖酶者也是可以恢复拥有乳糖酶随之适应饮牛奶的。二、我认为这是中医对牛奶的一个偏见,同时,亦反映出中、西医对牛奶的认识所持有的不同的分歧众所周知,牛、羊、马等动物乳为人类所饮用已存在近万年,有史记记载的就有7000多年的历史,近、现代的医学营养学家甚至将牛奶誉称为是“最接近完善的食品”。西医向来对牛奶的认识都是基于积极和向上的,不仅认为牛奶的营养十分丰富和极易为人体所吸收,而且主张老少咸宜饮用,小孩长身体长骨骼和中老年人预防骨节疏松补钙都力推饮用牛奶,对体弱病者更是主张多喝牛奶,曾有人将牛奶称之为是“万食之王”。然而,现在的中医有人则将牛奶断为是“很伤胃”的阴寒之物。关于牛奶的属性,中国古代著名中医李时珍在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做出过评价,认为牛奶味甘,性微寒,有补益劳损、润大肠、除黄疸等功效。对同一食物,两个医学派系持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结论,这对消费者而言,确是感到惆然与困惑,不知到底相信谁好。以我之见,我相信的是事实。牛奶在人类已喝上了一千几百年,至今止它并没有给人类健康带来什么样明显的伤害,这就是对历史和现实的验证。看来,西医的观点或主张将会赢得更多人的认同而为更多人所接受。另外,李时珍的功绩是汇集百家说法形成《本草纲目》,不是自成一派理论体系,当中有些观点不具有严谨的科学性,尚不能作为明确科学依据,需要更正与完善。三、消化不良和伤胃与乳糖不耐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乳糖酶缺乏导致乳糖不耐受所引发的腹部不适症状,而张医师把这类症状归于岭南人阳虚体质吃用了寒凉的牛奶所致的结果。其实,饮用牛奶后肚子“咕噜咕噜” 乱响或腹泻这些现象的发生,与肠胃消化不良或“伤胃” 引发的临床症状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牛奶可是真的能伤胃?牛奶不可能致伤胃。因为到目前为止,本人和几位医学朋友们尚未见牛奶研究及医学科学家们从牛奶中发现或找出能致“胃伤”的任何物质成分。更何况,胃伤的程度不好界定,也不知如何去界定。因为缺乏界定的标准,也就是说,饮用多少的牛奶方能致伤胃?伤到什么程度才算是“伤胃” ?这些都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依据来。沒有标准,如何去做出判断?如果釆用大概的臆断旳方法,这是否有点不太靠谱了?四、岭南人十有八九为阳虚体质不能饮奶有点不靠谱岭南人,指的是在中国南方五岭之南的地区生活居住的人群。从广义上说,它还应该包含南下打工而住在这-地区那些近亿的外来的打工者们。据说,光在广东打工的外地人口就多达5000万~6000万人之多,看来,整个岭南人的基数不会少于2.5亿。岭南,从地理分布上看,它包括从广西东部横贯至广东的东部,沿途还包括湖南和江西两省区的部分地区及海南省的全部。若在这么-个庞大的群体中拥有80~90%的人都是阳虚体质的话,那么,中国的南方都不成了“东亚病夫” 的南国了吗?如果十有八九都是弱不禁风的阴寒阳虚病者,岂不是通街到处可见一个个的“病猫” 吗?很显然,这样的状况在现实中并没有发生和出现。亊实上,整个岭南到处都充满着一片生机盏然的气息,人们的精神振作,牛奶的消费力购买力强劲,所有这些都显示不出有多大的病态。我不知道张医师的这-个结论是从那里弄出来的,结论的依据又是什么。张医师是中医,她应该知道中医的理伦与西医的理论完全不是一回亊。但她并没有用中医的理论把牛奶伤胃和岭南人为什么不能喝牛奶的亊因说清楚,既然你拿中医来说亊,那么,你又何必拿人家西医的一些实验数据或研究结果来论证和说事呢?这不是有点无稽吗?总言而之,我认为她的这个结论有欠科学依据和有夸大的可能,应不足为信。五、消费者如何选择牛奶产品牛奶是一种很廉价实惠的营养来源。选择牛奶时首先要依据饮奶者的年龄和饮用环境及个人身体状况等而定。例如,当母乳不足或从6个月开始断了母乳后的小孩,他们所适用的乳制品不是普通的牛奶或奶粉,而应选择婴幼儿配方牛奶或配方奶粉更为适宜。孕妇亦有专门的产前孕妇奶粉,老年人也有专门配制的老年人奶粉,中小学生也有专门的学生饮用奶,要依据年龄段及群体选择相对应的奶产品。对乳糖不耐受者,则需选择一些被脱乳糖的牛奶产品,又或选择奶酪、酸牛奶、水牛奶、山羊奶此类乳品饮用较为适宜。因牛奶在受热杀菌的加工过程会使使部分的营养成份遭到破坏或损失,对普通的成年人饮奶者建议遵循“鲜奶是金,酸奶是银,奶粉是铜,常温奶是铁”这一选奶原则和结合自身的环境情况来选择适合你自己的奶产品。若然消费者是城镇的市民时,由于冷链配置的完善,尽可选择一些巴氏杀菌奶和酸牛奶此类低温产品。若然外出需野外饮用又或家住在边远山区者,则可选择常温奶或奶粉较可便利与实用。对那些按中医所称为“胃寒”或阳虚者,则建议选购奶酪和奶粉,如需饮用巴氏奶或常温奶时,则将牛奶加热至35℃左右的温奶再饮用为好。六、广东的牛奶包括有荷斯坦黑白花牛奶、水牛奶和娟珊牛奶等,它们之间有无寒凉与燥热之分,岭南人是否真的因阳虚体质而不能喝上这些牛奶?广东包括全国目前的牛奶生产,有90%以上是产自荷斯坦黑白花奶牛,广东的水牛存栏数虽不少,但用于挤奶专用的水奶牛并不多,总量大约为8000头,且每头的年均产奶量非常低,仅有1500公斤/头左右。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国外引进的娟珊奶牛存栏量也不是太多,大约为3000头左右,每头年均单产水平比黑白花奶牛略低一些,但比水奶牛则高产得多。上述这3种奶牛,由于品种及产奶性能不同,除产奶量高低差异大之外,牛奶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亦有明显的不同,产奶水平低者其营养物质成分含量趋高。但就牛奶属性而言,并无寒凉与燥热之分可言。而将牛奶加工成奶粉产品,则由于在加工的受热温度高而使奶粉则将会显得有点“燥热”。但不论它是寒凉或燥热,这都不是岭南人拒绝饮用牛奶的理由,反而体弱者更需多一点饮用牛奶。七、基于中医有人认为岭南人十有八九阳虚阴寒体质者,他们如果不适宜饮用牛奶,可否使用被誉称为中国人的奶牛“大豆制品”的豆浆来代替牛奶?它们两者的营养性有无可比性?中国是大豆的生产大国,大豆的植物蛋白质含量也相当高。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曾在东北三省的中小学生中推试过“大豆行动计划”,此计划后为国家学生奶计划所接替。豆浆,也是一种不错的营养来源,除了植物蛋白质之外,它所含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是很丰富的,若对那些乳糖不耐受者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营养来源。就其两者的营养性而言,我认为是不可比的。牛奶中的营养物质成分将会更多和更易被人体所吸收。例如乳糖在豆浆中就不会含有。从营养的丰富性和人体的吸收性来说,我个人还是主张饮用牛奶更为好一些。关于中医认为的所谓的岭南人为阴寒阳虚体质不能或不宜饮用牛奶这一说法,我已在前文有所交待或陈述过,我认为这是接近谬论的一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即使是对有乳糖不耐受的人来说,只要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浓和注意不要空腹饮用,以及将牛奶适当加热为温后再饮用等这一训练方法与原则,只要坚持一段时日和通过耐心的培育与调教,你也会与牛奶为朋友不离不弃,一样可以像其他饮奶人那样,养成天天饮用牛奶的习惯。(作者:王丁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