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zVdpUlg6u health.huanqiu.comarticle世界肾脏日丨早防、早治、早管理!专家呼吁关注肾脏健康/e3pmt7dq2/e3pn61f01【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中国目前约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患病率高达10.8%,约每10个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会导致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发生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慢性肾脏病一旦进展到终末期(俗称“尿毒症”),患者将只能通过透析或肾脏移植来维持生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 需加强早筛早诊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多,但知晓率却不高,由于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重视,近9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许多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有明显进展,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左力教授介绍:“慢性肾脏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等有水肿、乏力、头晕、血尿等症状时已经到了晚期,而且由于这些症状大多不具特异性,导致患者很难第一时间想到是肾脏出了问题,从而耽误了病情。”事实上,慢性肾脏病1-2期(早期)是进行药物治疗和疾病干预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尽早发现疾病、尽早开启治疗,将能够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展,避免患者过早地进入透析阶段,减少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现在我们临床面临的挑战是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了,所以需要重视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现在体检项目里都有尿常规,只要肾小球出问题了,就会出现蛋白尿或血尿;肾功能出问题的表现则是肌酐指标升高,或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肾脏结构问题可以用影像学手段,比如肾脏B超检查出来。”左力教授表示,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肥胖、肾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更要重视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普通人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关注一下尿常规。重视并发症管理 多管齐下改善患者健康结局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而临床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三大慢病相伴相依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我国有超1.3亿糖尿病患者和约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显示,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肾病,超过三分之一的心衰患者伴有慢性肾脏病。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现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据左力教授介绍,目前糖尿病患者在北京市新增透析患者中占比排第一,已占所有透析患者的约30%。随着糖尿病患者人群不断扩大,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做好血糖管理和肾脏病的预防就格外重要。左力教授分享了一例真实的临床病例:“有一位年仅37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他20多岁就得了糖尿病,但一直没重视,觉得什么都不耽误。前不久他感觉稍微有点水肿,后来又感染了新冠,直接引起肾损伤,肌酐飙升到500µmol/L,到了透析的边缘,患者现在就很后悔。所以得了糖尿病就要好好管理血糖,心脏、肾脏组织细胞如果一直泡在‘糖水’里面,它肯定坏得快。”“血压也一样需要管理。健康人的血压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波动,肾脏能够自我调节。但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一旦血压升高,就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即使年龄不大,长年累月的血压波动也不行,肾脏也会‘累坏’。所以,血压得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左力教授补充道。此外,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患者“从脑袋顶到脚后跟都会受到影响”,出现高血压、肾性贫血、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肾性贫血可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增加透析率、住院率,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率倍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需要及时纠正贫血,将血红蛋白指标维持在11g/dL~13g/dL;患者血清钾浓度超过5.0 mmol/L即为高钾血症,会导致心脏电传导改变、心律失常和猝死,且高钾血症容易反复发作,需作为慢性病进行长期管理,定期检测血钾水平。 近年来,我国针对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临床选择。 左力教授介绍:“这几年,肾科治疗增添了许多新的治疗手段。例如,有针对肾脏病原发病的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有针对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创新药,例如SGLT-2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对心肾有保护的作用;还有针对肾脏病并发症,像高钾血症、贫血等并发症的新型治疗手段。此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创新药物正在研发过程中。作为医生,我们希望新研发的药物,尤其是已经证明了对病人是有好处的药物,都能用在病人身上。”目前,多个慢性肾脏病的创新治疗药物已获批并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帮助患者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疾病负担,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167824535157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青云环球网167832360000011[]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中国目前约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患病率高达10.8%,约每10个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慢性肾脏病。慢性肾脏病会导致患者肾功能逐渐下降,发生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慢性肾脏病一旦进展到终末期(俗称“尿毒症”),患者将只能通过透析或肾脏移植来维持生命,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 需加强早筛早诊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人数多,但知晓率却不高,由于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引起重视,近9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许多患者在确诊时病情已有明显进展,贻误治疗时机,造成严重后果。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左力教授介绍:“慢性肾脏病早期没有任何症状,等有水肿、乏力、头晕、血尿等症状时已经到了晚期,而且由于这些症状大多不具特异性,导致患者很难第一时间想到是肾脏出了问题,从而耽误了病情。”事实上,慢性肾脏病1-2期(早期)是进行药物治疗和疾病干预的最佳时机,如果能尽早发现疾病、尽早开启治疗,将能够有效延缓慢性肾脏病的疾病进展,避免患者过早地进入透析阶段,减少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从而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现在我们临床面临的挑战是很多慢性肾脏病患者不知道自己得病了,所以需要重视每年一次的健康体检。现在体检项目里都有尿常规,只要肾小球出问题了,就会出现蛋白尿或血尿;肾功能出问题的表现则是肌酐指标升高,或者肾小球滤过率小于60%;肾脏结构问题可以用影像学手段,比如肾脏B超检查出来。”左力教授表示,有糖尿病、高血压、高尿酸、肥胖、肾脏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的人群更要重视慢性肾脏病的预防,普通人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关注一下尿常规。重视并发症管理 多管齐下改善患者健康结局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而临床上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肾脏病三大慢病相伴相依的情况也十分常见。我国有超1.3亿糖尿病患者和约3.3亿心血管疾病患者,数据显示,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患有糖尿病肾病,超过三分之一的心衰患者伴有慢性肾脏病。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现已成为导致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据左力教授介绍,目前糖尿病患者在北京市新增透析患者中占比排第一,已占所有透析患者的约30%。随着糖尿病患者人群不断扩大,糖尿病肾病患者人数还将进一步增加,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做好血糖管理和肾脏病的预防就格外重要。左力教授分享了一例真实的临床病例:“有一位年仅37岁的慢性肾脏病患者,他20多岁就得了糖尿病,但一直没重视,觉得什么都不耽误。前不久他感觉稍微有点水肿,后来又感染了新冠,直接引起肾损伤,肌酐飙升到500µmol/L,到了透析的边缘,患者现在就很后悔。所以得了糖尿病就要好好管理血糖,心脏、肾脏组织细胞如果一直泡在‘糖水’里面,它肯定坏得快。”“血压也一样需要管理。健康人的血压可以有一定程度的波动,肾脏能够自我调节。但随着年龄增长,肾脏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一旦血压升高,就会对肾脏造成压力。即使年龄不大,长年累月的血压波动也不行,肾脏也会‘累坏’。所以,血压得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左力教授补充道。此外,随着慢性肾脏病的进展,患者“从脑袋顶到脚后跟都会受到影响”,出现高血压、肾性贫血、高钾血症、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其中肾性贫血可加速慢性肾脏病进展,增加透析率、住院率,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患者死亡率倍增的重要原因之一,患者需要及时纠正贫血,将血红蛋白指标维持在11g/dL~13g/dL;患者血清钾浓度超过5.0 mmol/L即为高钾血症,会导致心脏电传导改变、心律失常和猝死,且高钾血症容易反复发作,需作为慢性病进行长期管理,定期检测血钾水平。 近年来,我国针对慢性肾脏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手段有了长足的进步,为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了更多临床选择。 左力教授介绍:“这几年,肾科治疗增添了许多新的治疗手段。例如,有针对肾脏病原发病的生物制剂和免疫抑制剂;有针对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创新药,例如SGLT-2抑制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对心肾有保护的作用;还有针对肾脏病并发症,像高钾血症、贫血等并发症的新型治疗手段。此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创新药物正在研发过程中。作为医生,我们希望新研发的药物,尤其是已经证明了对病人是有好处的药物,都能用在病人身上。”目前,多个慢性肾脏病的创新治疗药物已获批并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帮助患者延缓疾病进展,减轻疾病负担,为慢性肾脏病患者带来更多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