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KpK9Q14bSC health.huanqiu.comarticle环观健康2024丨“新中式养生”风靡:中医药以多元姿态获年轻人青睐/e3pmt7dq2/e3pn49kc7【环球网报道 记者 黄诗瑞】2024年,“国潮”依旧是热门关键词:“新中式”服装大热、国风文创席卷商店……而在健康领域,中医药文化同样以多元姿态重获年轻人群喜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中药餐饮、中医药夜市、养生夜校等新兴形式,正引领着年轻人中医养生的热潮,让“中药+”这一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流量密码。“食药同源” 的中药餐饮受热捧 今年以来,“中药+”在饮食赛道走红,众多商家将中药材与茶饮、冰淇淋甚至甜品面包等结合,推出特色产品。特别是在今年夏季,年轻人中兴起了一股前往中医院购买酸梅汤的热潮,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越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上海某网红冰淇淋品牌推出中药草本口味的冰淇淋,这一创新之举迅速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榜;此外,各类融合中式元素的茶饮也占据了大小商超的货架,成为了各大品牌竞相角逐的新赛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2023年,中国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0%。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表示,中药餐饮火出圈的背后,是面临快节奏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开始主动关注自身健康,而中医药养生理念强调 “治未病”,通过食疗、调理等方式预防疾病的理念契合了年轻人的需求;同时年轻消费者大多没有时间精力自己炮制中药材,“中药+”餐饮消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养生方式。另一方面,“国潮”崛起,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年轻消费者对传统中医文化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使中医药养生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他们在接受中医药养生的过程中,也在感受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邓勇表示。不过,是药三分毒,中药不能随意添加,养生标签也不能随便乱打。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明确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动态调整和管理规范,要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为宗旨。邓勇提醒,随着中医药在年轻人市场的走红,可能会出现商业过度营销的现象,一些不良商家可能夸大中医药的功效,关注养生餐饮的同时更要注意其能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药用价值。消费者不应将期待值设置得过高,对商品的保健功效需保持理性态度。商家方面则应注重提升商品品质,以真正守护和提升消费者健康为宗旨,而不仅仅是利用养生概念制造噱头。当夜市遇见中医药充满创意的中医夜市,同样受年轻人“追捧”。今年夏季,辽宁中医药大学在辽宁沈阳举办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现场人气火爆。此外,山东、湖南、江西、河南、江苏、广东等多地也都出现了“中医夜市”。在中医夜市,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中药餐饮,学习如何辨识中药材,还有机会当场接受义诊,亲身体验针灸推拿等中医药传统特色疗法。“中医夜市”便于人们在忙碌工作后顺路参与“健康旅程”,亲民而接地气,让中医养生的文化和理念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绝佳窗口。邓勇表示:“当中医药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就有了更广泛的载体。年轻人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群。”在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当下,“中医夜市”还应继续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市场规范监管、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以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年轻人开始上养生夜校今年,夜校热潮持续席卷各地,上班族们下班后纷纷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进行“充电”。当这股“夜校”风潮涌入医疗领域,不少医疗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自身丰富的中医资源,在夜间转变为“学校”,为公众开设了一系列公益性质的养生课程。例如,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出“新健康”青年夜校,课程一经推出,就被“秒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开设中医课程,针对年轻白领推出强筋健骨保健康课;北京小汤山医院开设“健康夜校”,中医技能实操等课程吸引诸多青年参与……识别体质、讲解穴位、站养生桩、做肩颈操,“中医夜校”课程内容既多元又实用,圈粉无数。邓勇认为,年轻人乐于分享且具有创新思维,在接触中医药知识的过程中,会结合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这有助于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而医疗机构作为汇聚专业人才和知识的场所,能做到客观传授中医药知识、为不同人群推出针对性课程,满足人们学习充电与身心健康的双重需求,将是年轻人探索和传播中医养生的理想地点。多元化的载体和呈现方式,实现了年轻人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专家提醒,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摒除知识误解和滥用风险、以及商业过度营销带来的消极影响,采用合理方式正向、正确地推广中医药文化,才能让“新中式”养生法在年轻人中不仅是昙花一现,更能长久传承中医药文化里的传统智慧。173527980209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黄诗瑞环球网173527980209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0ce0c0b08dd4de2f7a47ad2a2803c58u1.png{"email":"liqingyun@huanqiu.com","name":"李青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黄诗瑞】2024年,“国潮”依旧是热门关键词:“新中式”服装大热、国风文创席卷商店……而在健康领域,中医药文化同样以多元姿态重获年轻人群喜爱。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中药餐饮、中医药夜市、养生夜校等新兴形式,正引领着年轻人中医养生的热潮,让“中药+”这一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成为了备受瞩目的流量密码。“食药同源” 的中药餐饮受热捧 今年以来,“中药+”在饮食赛道走红,众多商家将中药材与茶饮、冰淇淋甚至甜品面包等结合,推出特色产品。特别是在今年夏季,年轻人中兴起了一股前往中医院购买酸梅汤的热潮,其火爆程度甚至超越了“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上海某网红冰淇淋品牌推出中药草本口味的冰淇淋,这一创新之举迅速引发了社交媒体上的热议,相关话题冲上了热搜榜;此外,各类融合中式元素的茶饮也占据了大小商超的货架,成为了各大品牌竞相角逐的新赛道。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式养生水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2023年,中国中式养生水市场规模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50%。 北京中医药大学卫生健康法治研究与创新转化中心主任邓勇表示,中药餐饮火出圈的背后,是面临快节奏生活的现代年轻人开始主动关注自身健康,而中医药养生理念强调 “治未病”,通过食疗、调理等方式预防疾病的理念契合了年轻人的需求;同时年轻消费者大多没有时间精力自己炮制中药材,“中药+”餐饮消费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简单方便的养生方式。另一方面,“国潮”崛起,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年轻消费者对传统中医文化认知度和接受度提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也使中医药养生知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他们在接受中医药养生的过程中,也在感受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邓勇表示。不过,是药三分毒,中药不能随意添加,养生标签也不能随便乱打。2021年,国家卫健委发布《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明确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动态调整和管理规范,要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为宗旨。邓勇提醒,随着中医药在年轻人市场的走红,可能会出现商业过度营销的现象,一些不良商家可能夸大中医药的功效,关注养生餐饮的同时更要注意其能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发挥药用价值。消费者不应将期待值设置得过高,对商品的保健功效需保持理性态度。商家方面则应注重提升商品品质,以真正守护和提升消费者健康为宗旨,而不仅仅是利用养生概念制造噱头。当夜市遇见中医药充满创意的中医夜市,同样受年轻人“追捧”。今年夏季,辽宁中医药大学在辽宁沈阳举办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现场人气火爆。此外,山东、湖南、江西、河南、江苏、广东等多地也都出现了“中医夜市”。在中医夜市,游客们不仅可以品尝到中药餐饮,学习如何辨识中药材,还有机会当场接受义诊,亲身体验针灸推拿等中医药传统特色疗法。“中医夜市”便于人们在忙碌工作后顺路参与“健康旅程”,亲民而接地气,让中医养生的文化和理念真正融入了日常生活,成为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绝佳窗口。邓勇表示:“当中医药融入年轻人的生活,中医药文化的传承就有了更广泛的载体。年轻人可以将中医药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群。”在全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的当下,“中医夜市”还应继续促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市场规范监管、加强中医药文化科普教育,以获得更持久的生命力。年轻人开始上养生夜校今年,夜校热潮持续席卷各地,上班族们下班后纷纷选择自己心仪的课程进行“充电”。当这股“夜校”风潮涌入医疗领域,不少医疗机构也积极行动起来,利用自身丰富的中医资源,在夜间转变为“学校”,为公众开设了一系列公益性质的养生课程。例如,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推出“新健康”青年夜校,课程一经推出,就被“秒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开设中医课程,针对年轻白领推出强筋健骨保健康课;北京小汤山医院开设“健康夜校”,中医技能实操等课程吸引诸多青年参与……识别体质、讲解穴位、站养生桩、做肩颈操,“中医夜校”课程内容既多元又实用,圈粉无数。邓勇认为,年轻人乐于分享且具有创新思维,在接触中医药知识的过程中,会结合现代科技和生活方式,这有助于为中医药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路。而医疗机构作为汇聚专业人才和知识的场所,能做到客观传授中医药知识、为不同人群推出针对性课程,满足人们学习充电与身心健康的双重需求,将是年轻人探索和传播中医养生的理想地点。多元化的载体和呈现方式,实现了年轻人和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专家提醒,在中医药文化传播的过程中,要注意摒除知识误解和滥用风险、以及商业过度营销带来的消极影响,采用合理方式正向、正确地推广中医药文化,才能让“新中式”养生法在年轻人中不仅是昙花一现,更能长久传承中医药文化里的传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