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SUpklkzda health.huanqiu.comarticle环球网《超级探访》走进智飞生物 揭秘中国生物医药创新“新质力量”/e3pmt7dq2/e3pn49kc7【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生物制药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更是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当前,一批生物制药企业正不断打造创新高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生物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环球网融媒体节目《超级探访》将镜头聚焦中国疫苗行业的领军先锋——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飞生物”),实地探访智飞生物位于重庆、安徽、北京的三大研产基地,揭秘这家生物制药巨头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打造生物制药产业高地的“智飞理想”智飞生物总部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这里也是《超级探访》节目组实地探访的第一站。在这里,节目组见到了智飞生物的“灵魂人物”——蒋仁生董事长。蒋仁生介绍,智飞生物是一家肩负着“防未病治已病,守护人类健康”使命的生物制药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兼具研发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的生物制药综合体。智飞生物未来的目标是不断完善“预防&治疗”一体化布局,加快形成生物制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重庆是生物医药产业生根发芽的“沃土”。重庆国际生物城屹立着一个累计投融资超过120亿元、占地面积超千亩的实体项目——重庆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智睿生物产业园也是智飞生物在重庆的研产基地。“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智飞生物打造‘防未病、治已病’的重要布局,也是智飞生物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点。”蒋仁生董事长强调,生物制药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智飞生物作为上市公司,必须对股东负责,降低新药研发失败风险的影响,因此采取了谨慎的投资策略,由智飞生物出资10%,其本人出资90%,在上市公司体外设立了智睿投资平台,主要面向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致力于前沿生物医药、先进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经过巨大的投入和不懈努力,目前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逐渐从孵化期进入收获期。据智飞生物副董事长、总裁蒋凌峰介绍,2024年8月27日,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成功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全人源IL-17A靶点药物,也是园区推出的第一个一类生物创新药。这款产品打破了抗IL-17A单抗国际垄断的局面,为国内700万银屑病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国产替代方案,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治疗的国产IL-17A抑制剂。蒋凌峰还透露,目前整个园区入驻的公司研发项目已达30余个,其中15个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10个项目属于国家一类新药。在未来十年中,园区计划每年至少有一个产品上市,预计将有10到20个产品进入市场,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国产替代方案。合肥:筑牢人类抗病毒防线的“智飞方案”《超级探访》节目组的第二站来到位于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的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智飞龙科马”),它是智飞生物的全资子公司,也是智飞生物在结核类产品和病毒类疫苗创新研发的重要阵地,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众所周知的新冠疫苗“智克威得”,还有结核双产品“宜卡”和“微卡”均诞生于此。安徽智飞龙科马执行总裁陶立峰介绍,智飞龙科马专注于结核病生物制品和病毒类疫苗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在结核病产品领域智飞龙科马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构建了较完整的“结核病诊断、预防、治疗”产品体系。我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防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在2035年“终结全球结核病流行”的目标。陶立峰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准确筛选出易感染结核病的人群,二是对这部分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基于此,我们研发并上市了两款针对性的产品——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商品名:微卡)和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商品名:宜卡),这两款产品的应用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陶立峰介绍说,微卡用于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发生肺结核疾病,也可作为联合用药,用于结核病化疗的辅助治疗。宜卡则用于结核杆菌感染诊断,皮试结果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可用于辅助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已被WHO列入《结核病(TB)综合指南和结核感染诊断检测操作手册》,成为国内唯一一款被推荐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皮肤试验(TBST)产品,并连续被纳入2022和2024年医保目录。除了助力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布局,安徽智飞龙科马还聚焦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安徽智飞龙科马也抢先研发上市了国际上首个获批上市的采用重组蛋白亚单位技术线路的新冠病毒疫苗。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让智飞龙科马在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中崭露头角,赢得了广泛赞誉和认可。对于安徽智飞龙科马的研发布局,安徽智飞龙科马副总裁、研发中心执行总经理黄恩启介绍,公司构建了重组蛋白表达、mRNA、新型佐剂开发等技术平台。这些技术平台在生物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代表当前以及未来生物疫苗技术研发的发展方向。重组蛋白表达技术成熟、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多种蛋白质药物,如疫苗、抗体、激素和生长因子等,与mRNA技术的灵活性和高效性相结合,极大缩短了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路径。新型佐剂开发平台的融入,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系统的优势。通过精心设计的佐剂配方,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疫苗或治疗性蛋白的免疫原性,还能根据不同的治疗需求定制化调节免疫反应,实现从单纯的防御性免疫到治疗性免疫的跨越。据悉,目前,安徽智飞龙科马在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处于申报上市阶段,冻干重组结核疫苗、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等多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研发进度处于行业前列。北京:开辟细菌类疫苗研发“智飞之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超级探访》节目组探访的第三站,同时也是此行的终点站。早在2003年,智飞生物的首个研产基地——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智飞绿竹”)在这里诞生。20多年来,北京智飞绿竹始终专注于细菌类疫苗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对抗脑膜炎、肺炎、痢疾等疾病的坚实防线。据悉,北京智飞绿竹已成立五大研发中心和一个创新孵化中心。五大研发中心以产品开发为核心,孵化中心以基础研究为重点,投用后进行原创研究。孵化中心聚焦疫苗行业前沿技术,开展技术原始创新,拓展并梳理研究思路,攻克行业技术难题,经验证将可行项目转接到研发中心,为更多创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为了深入了解北京智飞绿竹的研发实力,采访组跟随北京智飞绿竹副总裁、智飞生物北京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苏桂民探访了创新孵化中心。在创新孵化中心,采访组见到了诸多高精尖设备。据苏桂民介绍,创新孵化中心的建筑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已建成细菌研发平台实验室、细胞与病毒研发平台实验室、佐剂与核酸平台实验室、结构与质量平台实验室,并配备有细菌净化实验室和细胞净化实验室。中心目前已有7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的项目负责人10人,分别毕业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知名院所,硕士以上学历接近100%,已经形成11个研发项目或平台技术团队。此外,作为疫苗企业,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其不仅关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与社会责任。据北京智飞绿竹副总裁、质量中心总经理郑佳介绍,疫苗的质量管理,可以说是贯彻到疫苗的全生命周期。公司基于“人机料法环”要素,建设了国内一流的洁净厂房,购置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操作程序。搭建WMS、SCADA、MES、LIMS数字化追溯平台,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检验、流通和预防接种等全过程的可追溯和有效监控。面对疫苗行业不断迭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北京智飞绿竹始终积极应对。北京智飞绿竹副总裁、生产中心总经理苏晓叶介绍,智飞绿竹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提高运营效率,确保产品质量,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173935813540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黄诗瑞环球网1739408400000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9c2b123f17e701175b8cde347434ad8u1.png{"email":"liqingyun@huanqiu.com","name":"李青云"}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生物制药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之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更是推进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当前,一批生物制药企业正不断打造创新高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助推生物制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环球网融媒体节目《超级探访》将镜头聚焦中国疫苗行业的领军先锋——重庆智飞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飞生物”),实地探访智飞生物位于重庆、安徽、北京的三大研产基地,揭秘这家生物制药巨头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重庆:打造生物制药产业高地的“智飞理想”智飞生物总部位于重庆市江北区,这里也是《超级探访》节目组实地探访的第一站。在这里,节目组见到了智飞生物的“灵魂人物”——蒋仁生董事长。蒋仁生介绍,智飞生物是一家肩负着“防未病治已病,守护人类健康”使命的生物制药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兼具研发创新能力、产业化能力和市场推广能力的生物制药综合体。智飞生物未来的目标是不断完善“预防&治疗”一体化布局,加快形成生物制药领域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生物制药企业。重庆是生物医药产业生根发芽的“沃土”。重庆国际生物城屹立着一个累计投融资超过120亿元、占地面积超千亩的实体项目——重庆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智睿生物产业园也是智飞生物在重庆的研产基地。“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是智飞生物打造‘防未病、治已病’的重要布局,也是智飞生物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点。”蒋仁生董事长强调,生物制药具有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特点,智飞生物作为上市公司,必须对股东负责,降低新药研发失败风险的影响,因此采取了谨慎的投资策略,由智飞生物出资10%,其本人出资90%,在上市公司体外设立了智睿投资平台,主要面向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致力于前沿生物医药、先进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经过巨大的投入和不懈努力,目前智睿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经逐渐从孵化期进入收获期。据智飞生物副董事长、总裁蒋凌峰介绍,2024年8月27日,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赛立奇单抗注射液成功获批上市,成为国内首个全人源IL-17A靶点药物,也是园区推出的第一个一类生物创新药。这款产品打破了抗IL-17A单抗国际垄断的局面,为国内700万银屑病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国产替代方案,也是国内首个获批用于强直性脊柱炎(放射学阳性中轴型脊柱关节炎)治疗的国产IL-17A抑制剂。蒋凌峰还透露,目前整个园区入驻的公司研发项目已达30余个,其中15个项目已进入临床阶段,10个项目属于国家一类新药。在未来十年中,园区计划每年至少有一个产品上市,预计将有10到20个产品进入市场,为患者提供更多更好的国产替代方案。合肥:筑牢人类抗病毒防线的“智飞方案”《超级探访》节目组的第二站来到位于安徽省合肥高新区医药产业园的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徽智飞龙科马”),它是智飞生物的全资子公司,也是智飞生物在结核类产品和病毒类疫苗创新研发的重要阵地,在中国生物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了多个“世界第一”和“中国第一”。众所周知的新冠疫苗“智克威得”,还有结核双产品“宜卡”和“微卡”均诞生于此。安徽智飞龙科马执行总裁陶立峰介绍,智飞龙科马专注于结核病生物制品和病毒类疫苗的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在结核病产品领域智飞龙科马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构建了较完整的“结核病诊断、预防、治疗”产品体系。我国作为结核病高负担国家,面临着严峻的防控挑战。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在2035年“终结全球结核病流行”的目标。陶立峰认为,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解决两大难题:一是准确筛选出易感染结核病的人群,二是对这部分人群采取有效的预防或治疗措施。“基于此,我们研发并上市了两款针对性的产品——注射用母牛分枝杆菌(商品名:微卡)和重组结核杆菌融合蛋白(EC)(商品名:宜卡),这两款产品的应用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意义重大。”陶立峰介绍说,微卡用于预防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人群发生肺结核疾病,也可作为联合用药,用于结核病化疗的辅助治疗。宜卡则用于结核杆菌感染诊断,皮试结果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可用于辅助结核病的临床诊断,已被WHO列入《结核病(TB)综合指南和结核感染诊断检测操作手册》,成为国内唯一一款被推荐的结核分枝杆菌抗原皮肤试验(TBST)产品,并连续被纳入2022和2024年医保目录。除了助力结核病防治方面的布局,安徽智飞龙科马还聚焦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例如,新冠疫情期间,安徽智飞龙科马也抢先研发上市了国际上首个获批上市的采用重组蛋白亚单位技术线路的新冠病毒疫苗。这一成就不仅彰显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也让智飞龙科马在中国的生物制药产业中崭露头角,赢得了广泛赞誉和认可。对于安徽智飞龙科马的研发布局,安徽智飞龙科马副总裁、研发中心执行总经理黄恩启介绍,公司构建了重组蛋白表达、mRNA、新型佐剂开发等技术平台。这些技术平台在生物药物的研发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代表当前以及未来生物疫苗技术研发的发展方向。重组蛋白表达技术成熟、可以用于大规模生产多种蛋白质药物,如疫苗、抗体、激素和生长因子等,与mRNA技术的灵活性和高效性相结合,极大缩短了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应用的转化路径。新型佐剂开发平台的融入,则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系统的优势。通过精心设计的佐剂配方,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疫苗或治疗性蛋白的免疫原性,还能根据不同的治疗需求定制化调节免疫反应,实现从单纯的防御性免疫到治疗性免疫的跨越。据悉,目前,安徽智飞龙科马在研项目20余项,其中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MRC-5细胞)处于申报上市阶段,冻干重组结核疫苗、皮内注射用卡介苗、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等多项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其中四价重组诺如病毒疫苗已进入Ⅲ期临床阶段,研发进度处于行业前列。北京:开辟细菌类疫苗研发“智飞之路”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超级探访》节目组探访的第三站,同时也是此行的终点站。早在2003年,智飞生物的首个研产基地——北京智飞绿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智飞绿竹”)在这里诞生。20多年来,北京智飞绿竹始终专注于细菌类疫苗的研发与生产,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对抗脑膜炎、肺炎、痢疾等疾病的坚实防线。据悉,北京智飞绿竹已成立五大研发中心和一个创新孵化中心。五大研发中心以产品开发为核心,孵化中心以基础研究为重点,投用后进行原创研究。孵化中心聚焦疫苗行业前沿技术,开展技术原始创新,拓展并梳理研究思路,攻克行业技术难题,经验证将可行项目转接到研发中心,为更多创新产品的研发提供底层技术支撑。为了深入了解北京智飞绿竹的研发实力,采访组跟随北京智飞绿竹副总裁、智飞生物北京研发中心副总经理苏桂民探访了创新孵化中心。在创新孵化中心,采访组见到了诸多高精尖设备。据苏桂民介绍,创新孵化中心的建筑面积超过7000平方米,已建成细菌研发平台实验室、细胞与病毒研发平台实验室、佐剂与核酸平台实验室、结构与质量平台实验室,并配备有细菌净化实验室和细胞净化实验室。中心目前已有7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的项目负责人10人,分别毕业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知名院所,硕士以上学历接近100%,已经形成11个研发项目或平台技术团队。此外,作为疫苗企业,质量管理是重中之重,其不仅关乎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誉与社会责任。据北京智飞绿竹副总裁、质量中心总经理郑佳介绍,疫苗的质量管理,可以说是贯彻到疫苗的全生命周期。公司基于“人机料法环”要素,建设了国内一流的洁净厂房,购置了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并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操作程序。搭建WMS、SCADA、MES、LIMS数字化追溯平台,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检验、流通和预防接种等全过程的可追溯和有效监控。面对疫苗行业不断迭代、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大环境,北京智飞绿竹始终积极应对。北京智飞绿竹副总裁、生产中心总经理苏晓叶介绍,智飞绿竹积极应对市场挑战,提高运营效率,确保产品质量,致力于为公众提供安全有效的疫苗,维护国家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