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r4QISURy health.huanqiu.comarticle划清医疗广告边界守护百姓健康/e3pmt7dq2/e3pmt904n□ 马树娟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细化医疗广告认定原则和标准,为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提供了更为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指引。长期以来,医疗广告监管的一个棘手难题在于医疗信息、医疗科普与商业广告的边界模糊。一些机构和个人常常打着“健康讲座”“疾病预防”“专家答疑”等旗号,实则暗中推销特定医院、医生或疗法,诱导患者消费。这类变相广告不仅扰乱正常的医疗信息传播秩序,更严重侵害公众知情权与选择权,甚至可能延误患者治疗、危及生命安全,进而侵蚀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执法部门常面临执法难的被动局面,正规医疗机构在开展公益科普时也因担心“踩线”而顾虑重重。针对这一症结,《指南》精准施策,明确除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医疗广告,这有助于从源头遏制“黑医院”“黑医生”误导百姓就医选择。同时,《指南》系统梳理了医疗信息公开、健康科普与医疗广告的边界,列举了借信息公开、健康科普之名变相发布广告的具体情形。例如,《指南》明确,医疗机构公开发布机构概况、医务人员信息、医疗服务项目等内容,属于正常信息公开,不构成广告;但若通过对本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诊疗流程、诊疗效果进行主观性评价或者作出保证性承诺等方式进行推介,则构成广告。相关界定既增强了监管的靶向性与可操作性,也能有效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信息公开和科普活动不受干扰。此外,《指南》还明确了三部门之间的线索移送、情况通报等协作机制,以强化协同监管,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医疗广告关乎群众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虚假与误导。医疗健康科普不应成为医疗广告的“隐身衣”,医疗信息公开不能沦为牟利工具。此次三部门联合出手,既为执法者提供了“操作手册”,也为守法者划清了“安全边界”。期待随着《指南》的落地实施,虚假医疗广告乱象可以得到有效遏制,让医疗信息公开和健康科普回归公益本质,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与财产安全。1755220602583责编:姚倩法治日报175522060258311[]{"email":"yaoqian@huanqiu.com","name":"姚倩"}
□ 马树娟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医疗广告认定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进一步细化医疗广告认定原则和标准,为整治虚假违法医疗广告提供了更为清晰、更具操作性的指引。长期以来,医疗广告监管的一个棘手难题在于医疗信息、医疗科普与商业广告的边界模糊。一些机构和个人常常打着“健康讲座”“疾病预防”“专家答疑”等旗号,实则暗中推销特定医院、医生或疗法,诱导患者消费。这类变相广告不仅扰乱正常的医疗信息传播秩序,更严重侵害公众知情权与选择权,甚至可能延误患者治疗、危及生命安全,进而侵蚀公众对医疗体系的信任。然而,由于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执法部门常面临执法难的被动局面,正规医疗机构在开展公益科普时也因担心“踩线”而顾虑重重。针对这一症结,《指南》精准施策,明确除依法设立的医疗机构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发布医疗广告,这有助于从源头遏制“黑医院”“黑医生”误导百姓就医选择。同时,《指南》系统梳理了医疗信息公开、健康科普与医疗广告的边界,列举了借信息公开、健康科普之名变相发布广告的具体情形。例如,《指南》明确,医疗机构公开发布机构概况、医务人员信息、医疗服务项目等内容,属于正常信息公开,不构成广告;但若通过对本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的诊疗技术、诊疗流程、诊疗效果进行主观性评价或者作出保证性承诺等方式进行推介,则构成广告。相关界定既增强了监管的靶向性与可操作性,也能有效保障医疗机构正常的信息公开和科普活动不受干扰。此外,《指南》还明确了三部门之间的线索移送、情况通报等协作机制,以强化协同监管,提升综合治理效能。 医疗广告关乎群众生命健康,容不得半点虚假与误导。医疗健康科普不应成为医疗广告的“隐身衣”,医疗信息公开不能沦为牟利工具。此次三部门联合出手,既为执法者提供了“操作手册”,也为守法者划清了“安全边界”。期待随着《指南》的落地实施,虚假医疗广告乱象可以得到有效遏制,让医疗信息公开和健康科普回归公益本质,切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与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