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z0QgJAfcf health.huanqiu.comarticle年轻人在韩过“医美周末” 韩国“颜值经济”收割多国消费者背后/e3pmt7dq2/e3pmt904n【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编者的话:“随着韩妆在全球的热度持续攀升,韩国医美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吸引大量外国游客赴韩接受激光美容等医美项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称。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2024年仅来韩就诊皮肤科的外国患者就达70.5万人次。其中,韩国医美机构通过在中国社交平台上的“种草”营销,吸引大批中国求美者跨境消费。然而,繁荣背后也有隐忧。韩国日前宣布将取消外国游客医美退税,引发业界对韩医疗观光吸引力下降的担忧。与此同时,英国时尚媒体BOF网站报道称,维权不畅、文化差异等问题,给来这里寻求医美服务的外国人带来了特殊的挑战。一些年轻人在韩过“医美周末”“周五下班直奔机场,周日就能带着新面孔回来,周一上班。”在上海创业的刘女士今年28岁,她这样向《环球时报》记者描述了她的“医美周末”。 15日,刘女士又一次飞往韩国,这是她今年第二次去韩国做医美。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选择韩国医美,首先看中的是技术优势。“我想做的美版超声刀在国内目前还没引进。”她解释道。此外,价格也是她考虑赴韩医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黄金微针为例,在国内做一次要五六千元人民币,但在韩国一两千就能搞定。”刘女士算了一笔账,即便往返机票要两千多,综合下来还是很划算。“在韩国花一万元人民币能做四五个项目,在上海做同样的可能要两三万。”让刘女士感到便利的是她选择的医美机构设有专门服务外国人的门店,配备中文面诊顾问,“不用担心语言障碍,医生操作时,机构员工会在旁边帮忙翻译,沟通起来很方便。”她说。在北京从事文化工作的周女士今年7月份也前往韩国尝试了水光项目,9月份将再度前往。与专程赴韩医美的消费者不同,周女士的医美体验是穿插在演唱会行程中的“顺便之举”。“韩国的医美产业选择空间很大。”她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道,“从性价比高的流水线式大型连锁美容院,到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乃至高端定制项目,消费者的选择有很多。”价格方面,周女士以亲身经历举例:她在韩国所做的项目,国内报价约4000至6000元,而当地折合人民币仅需1900元(退税之后),性价比优势明显。周女士同样感到韩国医美产业为海外顾客提供了很多配套服务。她在采访中提到几个细节,“有些位于首尔江南区的高端美容机构,还特意为海外顾客推出接送机服务。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医生会说英语,有些医生会针对海外顾客,学习简单的中文、日语。”近年来,不少像刘女士、周女士一样的年轻人选择赴韩做医美。他们有的趁着周末飞首尔打瘦脸针;有的趁去韩国旅游或者看演唱会做一个快速的“皮肤管理疗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德勤中国、艾尔建美学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中国出境医美人群占比呈持续递增态势,韩国和日本凭借各自优势稳居热门目的地前二。在赴韩医美选择中,性价比是核心驱动力;同时,韩国医美在审美与技术层面也具吸引力,有受访者表示“出境旅游还能顺便体验当地医美治疗”;此外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是因为“想尝试的某些治疗项目只在境外机构才有”,还有的认为“境外机构的品项设计合理,更有针对性”。中国、日本顾客占据主要比例狎鸥亭洞是韩国首尔市江南区的代表性商业区。在高耸的摩天大楼下,坐落着一排排医美机构。走不了几步就能看到展示医美效果的广告牌,当地人称这里为“整形街”,吸引着世界各地爱美的游客。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显示,2024年赴韩医疗就诊的外国患者近120万人次,同比增长93.2%,创下自2009年正式启动吸引外国患者项目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皮肤科就诊人数最多,为70.5万人次,占比56.6%。从来源地看,日本顾客居全球首位,中国较2023年增加132.4%至26.1万人次,两地合计占比达60%。就诊类别方面,日本顾客以皮肤科和整形外科为主,中国顾客在皮肤科、整形外科等领域均呈显著增长。这一趋势在首尔主要商圈的医美机构中尤为突出。据《韩国经济》报道,新沙洞、明洞等首尔部分皮肤科诊所从上午营业起就座无虚席,中国、日本顾客占据主要比例。一些诊所专门配备多名会讲中文或日语的咨询人员。首尔江南某皮肤科一年就接待逾1万名外国患者。受访医生介绍,不少游客会在行程中穿插医美项目,“白天在明洞吃饭购物,晚上到江南打肉毒杆菌或做激光治疗”,已成为部分游客的固定行程。业内分析认为,这股热潮背后有多重因素叠加。首先是整体入境游客数量增加。据韩国观光公社统计,2024年访韩游客达1630万人次,同比增加520万人次。其次,韩国美妆在全球的持续走红,带动了对韩国皮肤科与整形外科的信赖与兴趣。此外,韩国医美的价格优势明显。业内人士表示,韩国的填充物、激光、肉毒杆菌等项目价格普遍比日本便宜20%至30%,部分项目甚至仅为日本价格的1/3。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Arizton的报告,韩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在2023年的价值为5.7214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1.4亿美元,2023—2029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29%。这一高速增长态势背后,外国消费者的贡献不容小觑。此前,韩国医美中不少项目可以享受10%的增值税退税,这正是吸引外国顾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韩国政府日前决定,从明年起,取消这一退税政策。《首尔经济》援引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韩国医美产业的“性价比”优势是吸引外国游客的核心竞争力,一旦退税取消,访客数量恐大幅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韩国医美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SAPS)的数据,2024年,全球医美市场规模达254.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78.9亿美元。中国国内城市如四川成都、广东深圳等也积极布局这一新兴领域。成都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着力创建“医美之都”。去年,深圳发布《龙华区支持高端医美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适当放宽龙华区医疗美容行业市场准入,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美容产业。繁荣带来的安全隐忧与消费陷阱韩国医美行业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消费陷阱。在社交媒体上,境外医美隐患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有不少网友分享在韩国医美的经历,称有的机构价格不透明、推销项目多,有的机构声称“外国人7.5折”,但是最后算下来,每个项目的价格都是别家2倍多,性价比并不高。一般来说,正规机构在每个项目开始前会给做讲解,但有的机构做项目前没有任何展示。部分业内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时指出,不少游客抱着“即到即做”的心态,忽视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这无疑增加了并发症风险。刘女士也看过不少医美失败的新闻,因此在选择项目时格外谨慎:“我不选需要动刀的项目,第一次尝试会从基础项目起步,以此规避潜在危险。”据韩国保健福祉部统计,2024年有超过85%的外国患者集中在首尔,釜山和济州虽增幅分别达133.6%和221%,但总体规模仍有限,区域分布失衡问题突出。 周女士也向记者提到,韩国医美机构在质量和场所分布上依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优质资源多集中于首尔市中区明洞、江南区等地。此外,在暑假高峰期,部分流水线机构针对年轻人推出的各类优惠套餐可能存在潜在风险,需要消费者仔细甄别。从医生水平来看,一些刚毕业的医生操作基础项目尚可胜任,但复杂项目仍需由经验更丰富的医生主刀,才能确保安全与效果。此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关于韩国医美低价引流现象的警示称,韩国法律允许非整形外科专业医生操作部分医美项目,部分机构承诺的“专家主刀”与实际操作医生不符,手术风险不可控。部分韩国医美机构擅自将求美者术前术后照片用于商业宣传,甚至泄露护照信息、医疗记录等敏感数据,导致消费者面临骚扰、诈骗等衍生风险。周女士提醒,近年来不少韩国医美机构通过中国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消费者需要仔细甄别机构资质,最好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被夸大宣传误导。”首尔一家皮肤科机构负责人朴女士也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项目和机构时,应注重资质审核和术前咨询,明确自身需求,充分了解风险与恢复周期。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年轻人做医美,若项目在国内就能完成,尽量优先选择本土机构,后续有问题维权、沟通都更方便。如果决定去韩国,有几点要注意:一是最好前往有朋友实际体验过并认可的机构;二是要做好攻略,了解机构的资质以及规模,比如手术量、医生数量、病房数量等,规模大往往意味着经验更丰富;三是要留意查询该机构是否存在“手术维权”等负面新闻,这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服务质量。175565276920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黄诗瑞环球时报175565276920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a1f76843b73e30a0c1bc21b4298c1b02u5.jpg{"email":"huangshirui@huanqiu.com","name":"黄诗瑞"}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编者的话:“随着韩妆在全球的热度持续攀升,韩国医美行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吸引大量外国游客赴韩接受激光美容等医美项目。”英国《泰晤士报》日前报道称。根据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2024年仅来韩就诊皮肤科的外国患者就达70.5万人次。其中,韩国医美机构通过在中国社交平台上的“种草”营销,吸引大批中国求美者跨境消费。然而,繁荣背后也有隐忧。韩国日前宣布将取消外国游客医美退税,引发业界对韩医疗观光吸引力下降的担忧。与此同时,英国时尚媒体BOF网站报道称,维权不畅、文化差异等问题,给来这里寻求医美服务的外国人带来了特殊的挑战。一些年轻人在韩过“医美周末”“周五下班直奔机场,周日就能带着新面孔回来,周一上班。”在上海创业的刘女士今年28岁,她这样向《环球时报》记者描述了她的“医美周末”。 15日,刘女士又一次飞往韩国,这是她今年第二次去韩国做医美。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选择韩国医美,首先看中的是技术优势。“我想做的美版超声刀在国内目前还没引进。”她解释道。此外,价格也是她考虑赴韩医美的重要因素之一。“以黄金微针为例,在国内做一次要五六千元人民币,但在韩国一两千就能搞定。”刘女士算了一笔账,即便往返机票要两千多,综合下来还是很划算。“在韩国花一万元人民币能做四五个项目,在上海做同样的可能要两三万。”让刘女士感到便利的是她选择的医美机构设有专门服务外国人的门店,配备中文面诊顾问,“不用担心语言障碍,医生操作时,机构员工会在旁边帮忙翻译,沟通起来很方便。”她说。在北京从事文化工作的周女士今年7月份也前往韩国尝试了水光项目,9月份将再度前往。与专程赴韩医美的消费者不同,周女士的医美体验是穿插在演唱会行程中的“顺便之举”。“韩国的医美产业选择空间很大。”她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道,“从性价比高的流水线式大型连锁美容院,到个性化的一对一服务,乃至高端定制项目,消费者的选择有很多。”价格方面,周女士以亲身经历举例:她在韩国所做的项目,国内报价约4000至6000元,而当地折合人民币仅需1900元(退税之后),性价比优势明显。周女士同样感到韩国医美产业为海外顾客提供了很多配套服务。她在采访中提到几个细节,“有些位于首尔江南区的高端美容机构,还特意为海外顾客推出接送机服务。我接触过的大多数医生会说英语,有些医生会针对海外顾客,学习简单的中文、日语。”近年来,不少像刘女士、周女士一样的年轻人选择赴韩做医美。他们有的趁着周末飞首尔打瘦脸针;有的趁去韩国旅游或者看演唱会做一个快速的“皮肤管理疗程”。中国整形美容协会联合德勤中国、艾尔建美学发布的《中国医美行业2025年度洞悉报告》显示,2023年至2025年,中国出境医美人群占比呈持续递增态势,韩国和日本凭借各自优势稳居热门目的地前二。在赴韩医美选择中,性价比是核心驱动力;同时,韩国医美在审美与技术层面也具吸引力,有受访者表示“出境旅游还能顺便体验当地医美治疗”;此外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是因为“想尝试的某些治疗项目只在境外机构才有”,还有的认为“境外机构的品项设计合理,更有针对性”。中国、日本顾客占据主要比例狎鸥亭洞是韩国首尔市江南区的代表性商业区。在高耸的摩天大楼下,坐落着一排排医美机构。走不了几步就能看到展示医美效果的广告牌,当地人称这里为“整形街”,吸引着世界各地爱美的游客。韩国保健福祉部数据显示,2024年赴韩医疗就诊的外国患者近120万人次,同比增长93.2%,创下自2009年正式启动吸引外国患者项目以来的最高水平其中,皮肤科就诊人数最多,为70.5万人次,占比56.6%。从来源地看,日本顾客居全球首位,中国较2023年增加132.4%至26.1万人次,两地合计占比达60%。就诊类别方面,日本顾客以皮肤科和整形外科为主,中国顾客在皮肤科、整形外科等领域均呈显著增长。这一趋势在首尔主要商圈的医美机构中尤为突出。据《韩国经济》报道,新沙洞、明洞等首尔部分皮肤科诊所从上午营业起就座无虚席,中国、日本顾客占据主要比例。一些诊所专门配备多名会讲中文或日语的咨询人员。首尔江南某皮肤科一年就接待逾1万名外国患者。受访医生介绍,不少游客会在行程中穿插医美项目,“白天在明洞吃饭购物,晚上到江南打肉毒杆菌或做激光治疗”,已成为部分游客的固定行程。业内分析认为,这股热潮背后有多重因素叠加。首先是整体入境游客数量增加。据韩国观光公社统计,2024年访韩游客达1630万人次,同比增加520万人次。其次,韩国美妆在全球的持续走红,带动了对韩国皮肤科与整形外科的信赖与兴趣。此外,韩国医美的价格优势明显。业内人士表示,韩国的填充物、激光、肉毒杆菌等项目价格普遍比日本便宜20%至30%,部分项目甚至仅为日本价格的1/3。根据国际市场研究机构Arizton的报告,韩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在2023年的价值为5.7214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达到11.4亿美元,2023—2029年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12.29%。这一高速增长态势背后,外国消费者的贡献不容小觑。此前,韩国医美中不少项目可以享受10%的增值税退税,这正是吸引外国顾客的重要原因之一。但韩国政府日前决定,从明年起,取消这一退税政策。《首尔经济》援引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韩国医美产业的“性价比”优势是吸引外国游客的核心竞争力,一旦退税取消,访客数量恐大幅减少。值得一提的是,不仅是韩国医美产业发展迅速,根据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学会(SAPS)的数据,2024年,全球医美市场规模达254.8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78.9亿美元。中国国内城市如四川成都、广东深圳等也积极布局这一新兴领域。成都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成都医疗美容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着力创建“医美之都”。去年,深圳发布《龙华区支持高端医美行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适当放宽龙华区医疗美容行业市场准入,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美容产业。繁荣带来的安全隐忧与消费陷阱韩国医美行业的繁荣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与消费陷阱。在社交媒体上,境外医美隐患成为热议的话题之一。有不少网友分享在韩国医美的经历,称有的机构价格不透明、推销项目多,有的机构声称“外国人7.5折”,但是最后算下来,每个项目的价格都是别家2倍多,性价比并不高。一般来说,正规机构在每个项目开始前会给做讲解,但有的机构做项目前没有任何展示。部分业内人士在接受《环球时报》特约记者采访时指出,不少游客抱着“即到即做”的心态,忽视术前评估与术后护理,这无疑增加了并发症风险。刘女士也看过不少医美失败的新闻,因此在选择项目时格外谨慎:“我不选需要动刀的项目,第一次尝试会从基础项目起步,以此规避潜在危险。”据韩国保健福祉部统计,2024年有超过85%的外国患者集中在首尔,釜山和济州虽增幅分别达133.6%和221%,但总体规模仍有限,区域分布失衡问题突出。 周女士也向记者提到,韩国医美机构在质量和场所分布上依然存在不均衡的问题,优质资源多集中于首尔市中区明洞、江南区等地。此外,在暑假高峰期,部分流水线机构针对年轻人推出的各类优惠套餐可能存在潜在风险,需要消费者仔细甄别。从医生水平来看,一些刚毕业的医生操作基础项目尚可胜任,但复杂项目仍需由经验更丰富的医生主刀,才能确保安全与效果。此前,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发布的关于韩国医美低价引流现象的警示称,韩国法律允许非整形外科专业医生操作部分医美项目,部分机构承诺的“专家主刀”与实际操作医生不符,手术风险不可控。部分韩国医美机构擅自将求美者术前术后照片用于商业宣传,甚至泄露护照信息、医疗记录等敏感数据,导致消费者面临骚扰、诈骗等衍生风险。周女士提醒,近年来不少韩国医美机构通过中国社交媒体进行推广,“消费者需要仔细甄别机构资质,最好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被夸大宣传误导。”首尔一家皮肤科机构负责人朴女士也建议,消费者在选择项目和机构时,应注重资质审核和术前咨询,明确自身需求,充分了解风险与恢复周期。广州艾力彼医院管理中心主任庄一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建议,年轻人做医美,若项目在国内就能完成,尽量优先选择本土机构,后续有问题维权、沟通都更方便。如果决定去韩国,有几点要注意:一是最好前往有朋友实际体验过并认可的机构;二是要做好攻略,了解机构的资质以及规模,比如手术量、医生数量、病房数量等,规模大往往意味着经验更丰富;三是要留意查询该机构是否存在“手术维权”等负面新闻,这类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其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