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MG8HaPkE1 health.huanqiu.comarticle气候变暖正悄悄增加你的“甜蜜负担”/e3pmt7dq2/e3pmt904n◎本报记者 张梦然太阳炙烤着大地,你满头大汗地走在街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来罐冰可乐,或者挖一勺冰淇淋,瞬间让自己“降温续命”。这并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偏好,而可能正是全球变暖悄悄写进人们饮食习惯里的一行代码。一项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研究发现,地球越来越热,人们喝下去的糖也越来越多。科学家发现,在气温12到30摄氏度之间,每上升1摄氏度,每人每天摄入的“添加糖”就会多出0.70克。别小看这不到一克的量,它是藏在汽水、果汁饮料和冰淇淋里的“隐形糖分”。 科学家翻阅了2004年到2019年间美国家庭的食品采购记录,再结合各地的天气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和降雨)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了一个清晰的模式:天越热,人们越爱买含糖饮料和冷冻甜品。这些冰凉、甜腻的食物仿佛成了对抗酷暑的“精神安慰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饮食选择可能更容易受限于价格和便利性,而在夏季,含糖饮料和冷冻甜点往往是性价比高、易获取的“解渴解馋”方案。另一方面,高温带来的生理渴求,叠加经济与社会资源的不足,让部分群体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格外脆弱。科学家进一步预测:如果全球持续升温,到2095年,当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高出约5摄氏度时,美国人平均每天可能要多摄入近3克的添加糖,相当于每天多喝半口可乐的糖量。对这场“甜蜜负担”,千万别掉以轻心。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是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加速器。而气候变化,正通过改变人们饮食行为,悄悄撬动公共健康的根基。值得警惕的是,在全球许多地方,高温与高糖饮食的组合拳,正在加剧营养不平等。研究提醒人们: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只盯着冰川融化和极端天气,还得看看冰箱里放了什么。未来的气候适应策略,或许不仅要建更高的防洪堤,也要设计更健康的食品政策,比如在高温季节增加对健康饮品的补贴,或在社区推广清凉又低糖的饮食方案。毕竟,当天气越来越热,人们更需要“清醒”的饮食选择,而不是被糖分“麻醉”的清凉幻觉。1758073730288责编:姚倩科技日报175807373028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8b0c7bda0708b4d2f98d31ab59826cdu5.jpg{"email":"yaoqian@huanqiu.com","name":"姚倩"}
◎本报记者 张梦然太阳炙烤着大地,你满头大汗地走在街上,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来罐冰可乐,或者挖一勺冰淇淋,瞬间让自己“降温续命”。这并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偏好,而可能正是全球变暖悄悄写进人们饮食习惯里的一行代码。一项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上的研究发现,地球越来越热,人们喝下去的糖也越来越多。科学家发现,在气温12到30摄氏度之间,每上升1摄氏度,每人每天摄入的“添加糖”就会多出0.70克。别小看这不到一克的量,它是藏在汽水、果汁饮料和冰淇淋里的“隐形糖分”。 科学家翻阅了2004年到2019年间美国家庭的食品采购记录,再结合各地的天气数据(如温度、湿度、风速和降雨)进行比对,结果发现了一个清晰的模式:天越热,人们越爱买含糖饮料和冷冻甜品。这些冰凉、甜腻的食物仿佛成了对抗酷暑的“精神安慰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人们的饮食选择可能更容易受限于价格和便利性,而在夏季,含糖饮料和冷冻甜点往往是性价比高、易获取的“解渴解馋”方案。另一方面,高温带来的生理渴求,叠加经济与社会资源的不足,让部分群体在气候变化面前显得格外脆弱。科学家进一步预测:如果全球持续升温,到2095年,当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革命前高出约5摄氏度时,美国人平均每天可能要多摄入近3克的添加糖,相当于每天多喝半口可乐的糖量。对这场“甜蜜负担”,千万别掉以轻心。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是肥胖、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加速器。而气候变化,正通过改变人们饮食行为,悄悄撬动公共健康的根基。值得警惕的是,在全球许多地方,高温与高糖饮食的组合拳,正在加剧营养不平等。研究提醒人们:应对气候变化,不能只盯着冰川融化和极端天气,还得看看冰箱里放了什么。未来的气候适应策略,或许不仅要建更高的防洪堤,也要设计更健康的食品政策,比如在高温季节增加对健康饮品的补贴,或在社区推广清凉又低糖的饮食方案。毕竟,当天气越来越热,人们更需要“清醒”的饮食选择,而不是被糖分“麻醉”的清凉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