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OVa7r1r80c health.huanqiu.comarticle预制菜风波下的国联水产/e3pmt7dq2/e3pn49kc7【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姚倩】罗永浩一条质疑西贝“现制菜品实为预制菜”的微博引爆舆论场: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西贝全国门店单日营业额环比暴跌百万元,这场围绕“预制菜真实性”的信任危机迅速从终端餐饮蔓延至整个产业链。作为国内水产预制菜龙头企业,国联水产虽“非西贝核心供应商”,却仍难逃行业连带效应——其股价在事件后低迷。截至2025年9月26日收盘,国联水产报收于3.63元,下跌0.55%,换手率2.75%,成交量30.42万手,成交额1.11亿元。9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57.79万元,占总成交额8.64%。更严峻的是,这场风波恰逢企业经营的关键困局:2025 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 16.51亿元,净亏损达5.4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3180.5%,连续的亏损态势与风波冲击形成共振,将这家深耕水产行业23年的企业推向舆论风口。从上游聚焦下游主业国联水产的业务转型轨迹清晰地刻在近五年的财报数据中。2019 年之前,公司曾构建涵盖水产种苗、饲料、养殖、水产品科研、水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但持续的产能过剩与养殖周期波动,让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2年上游业务水产食品毛利率为14.02%,饲料行业毛利率仅3.54%。2023年起,该公司启动大刀阔斧的战略收缩,开始剥离种苗、养殖等业务。国联水产在2024年继续剥离饲料业务。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国联水产94.8%的营收来自水产食品行业,饲料营收占比降至4.35%,另有0.85%为其他行业营收。 当前,国联水产形成三大核心产品体系:以预制菜为主的精深加工类、初加工类及全球海产精选类。其中精深加工及预制菜品主要包括牛蛙、风味鱼、小龙虾、快煮、裹粉、米面、调理、火锅等系列;水产初加工类主要包括生熟带头、生熟虾仁、鱼片等系列;全球海产精选类主要有阿根廷红虾、沙特虾、黑虎虾、北极甜虾、新西兰青口贝、鳕鱼、帝王蟹、巴沙鱼等。其客户名单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达美乐、永和大王等众多知名连锁品牌。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曾试图通过扩产抢占预制菜风口。国联水产曾计划募资10亿元,一半用于投入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以下简称“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的建设。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总投资约6.02亿元,其中5亿元来自前述募集资金,规划建设期为12个月。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能1.53万吨小龙虾和2.97万吨鱼类深加工产品。但 2025年4月,公司突然宣布终止该项目,将剩余募集资金转为补充流动资金,公告中“市场环境变化”的表述,实则暗含对预制菜行业竞争加剧的预判。连续亏损事实上,自2019年起,国联水产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2024年全年净亏损扩大至7.42亿元。2025年上半年,国联水产的亏损达5.4亿元,亏损态势持续蔓延。至2025年上半年,国联水产的亏损周期已长达七年,成为水产加工行业中亏损时间最长的企业之一。业内分析认为,存货管理的系统性崩塌是国联水产亏损的主要原因。水产制品具有保质期特性,使其对库存周转效率有着极高要求,但国联水产却陷入 “冷冻库困局”。2024年末,国联水产存货账面余额高达25.65亿元,跌价准备计提6.66亿元。2025年上半年,国联水产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 332天,远超行业90天的合理水平。国联水产的毛利率呈全面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水产食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17.05%,饲料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27.72%,其他板块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155.77%。水产制品长期积压必然导致大规模减值损失。国联水产指出,营收下降主要是因贸易类的产品和市场受影响较大;净利润亏损扩大主要是因全球经济背景下,水产行业受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贸易关税的持续影响、水产消费市场景气度不佳、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销售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终端市场销售缓慢、公司计提较大资产减值等因素,全年出现较大亏损。行业标准待建 “预制菜风波”将预制菜行业信任问题推向风口浪尖,这一争议焦点在于消费者对预制菜知情权缺失与质量的隐忧。这也反映出预制菜行业存在很多模糊地带。据悉,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预制菜相关话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已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更好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而行业标准的建立对公司的影响,也成为投资者关切的话题。日前,投资者在公开平台向国联水产提问称:“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联参与制定国标了吗?预制菜国标出台,对行业和国联有什么深远影响?国标出台机会,公司采取什么措施扩大销售,扭转亏损局面?”国联水产对此回应称,公司曾与中国烹饪协会通力协作,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为行业健康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积极作用。政策对行业进行严格规范,将有利于规范化的头部企业健康发展。北京君都(上海)律师事务所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对环球网记者表示,消费者的知情权非常重要,预制菜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让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却吃的是预制菜。预制菜风波对国联水产的影响有限。预制菜大势所趋,只要食品添加剂充分告知,未来可能会有无食品添加剂的预制菜。175904431750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姚倩环球网175904582210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23071fbc5b8344ffdc97e7f8fa22a11u1.png{"email":"yaoqian@huanqiu.com","name":"姚倩"}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姚倩】罗永浩一条质疑西贝“现制菜品实为预制菜”的微博引爆舆论场:相关话题阅读量破亿,西贝全国门店单日营业额环比暴跌百万元,这场围绕“预制菜真实性”的信任危机迅速从终端餐饮蔓延至整个产业链。作为国内水产预制菜龙头企业,国联水产虽“非西贝核心供应商”,却仍难逃行业连带效应——其股价在事件后低迷。截至2025年9月26日收盘,国联水产报收于3.63元,下跌0.55%,换手率2.75%,成交量30.42万手,成交额1.11亿元。9月2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957.79万元,占总成交额8.64%。更严峻的是,这场风波恰逢企业经营的关键困局:2025 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实现营收 16.51亿元,净亏损达5.4亿元,较去年同期扩大3180.5%,连续的亏损态势与风波冲击形成共振,将这家深耕水产行业23年的企业推向舆论风口。从上游聚焦下游主业国联水产的业务转型轨迹清晰地刻在近五年的财报数据中。2019 年之前,公司曾构建涵盖水产种苗、饲料、养殖、水产品科研、水产品加工与销售的全产业链布局,但持续的产能过剩与养殖周期波动,让公司陷入“增收不增利”困境 ——2022年上游业务水产食品毛利率为14.02%,饲料行业毛利率仅3.54%。2023年起,该公司启动大刀阔斧的战略收缩,开始剥离种苗、养殖等业务。国联水产在2024年继续剥离饲料业务。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国联水产94.8%的营收来自水产食品行业,饲料营收占比降至4.35%,另有0.85%为其他行业营收。 当前,国联水产形成三大核心产品体系:以预制菜为主的精深加工类、初加工类及全球海产精选类。其中精深加工及预制菜品主要包括牛蛙、风味鱼、小龙虾、快煮、裹粉、米面、调理、火锅等系列;水产初加工类主要包括生熟带头、生熟虾仁、鱼片等系列;全球海产精选类主要有阿根廷红虾、沙特虾、黑虎虾、北极甜虾、新西兰青口贝、鳕鱼、帝王蟹、巴沙鱼等。其客户名单包括海底捞、呷哺呷哺、达美乐、永和大王等众多知名连锁品牌。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曾试图通过扩产抢占预制菜风口。国联水产曾计划募资10亿元,一半用于投入国联(益阳)食品有限公司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以下简称“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的建设。水产品深加工扩建项目总投资约6.02亿元,其中5亿元来自前述募集资金,规划建设期为12个月。项目达产后将新增年产能1.53万吨小龙虾和2.97万吨鱼类深加工产品。但 2025年4月,公司突然宣布终止该项目,将剩余募集资金转为补充流动资金,公告中“市场环境变化”的表述,实则暗含对预制菜行业竞争加剧的预判。连续亏损事实上,自2019年起,国联水产归属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连续六年亏损,2024年全年净亏损扩大至7.42亿元。2025年上半年,国联水产的亏损达5.4亿元,亏损态势持续蔓延。至2025年上半年,国联水产的亏损周期已长达七年,成为水产加工行业中亏损时间最长的企业之一。业内分析认为,存货管理的系统性崩塌是国联水产亏损的主要原因。水产制品具有保质期特性,使其对库存周转效率有着极高要求,但国联水产却陷入 “冷冻库困局”。2024年末,国联水产存货账面余额高达25.65亿元,跌价准备计提6.66亿元。2025年上半年,国联水产存货周转天数飙升至 332天,远超行业90天的合理水平。国联水产的毛利率呈全面下滑趋势。2025年上半年,该公司水产食品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17.05%,饲料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27.72%,其他板块毛利率较去年同期下滑155.77%。水产制品长期积压必然导致大规模减值损失。国联水产指出,营收下降主要是因贸易类的产品和市场受影响较大;净利润亏损扩大主要是因全球经济背景下,水产行业受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及贸易关税的持续影响、水产消费市场景气度不佳、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销售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终端市场销售缓慢、公司计提较大资产减值等因素,全年出现较大亏损。行业标准待建 “预制菜风波”将预制菜行业信任问题推向风口浪尖,这一争议焦点在于消费者对预制菜知情权缺失与质量的隐忧。这也反映出预制菜行业存在很多模糊地带。据悉,针对社会广泛关注的预制菜相关话题,国务院食安办高度重视,已组织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认真研究,加快推进预制菜国家标准制定,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更好维护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而行业标准的建立对公司的影响,也成为投资者关切的话题。日前,投资者在公开平台向国联水产提问称:“据媒体报道,国家卫健委主导的《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已通过专家审查,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联参与制定国标了吗?预制菜国标出台,对行业和国联有什么深远影响?国标出台机会,公司采取什么措施扩大销售,扭转亏损局面?”国联水产对此回应称,公司曾与中国烹饪协会通力协作,制定《预制菜》团体标准,为行业健康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积极作用。政策对行业进行严格规范,将有利于规范化的头部企业健康发展。北京君都(上海)律师事务所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对环球网记者表示,消费者的知情权非常重要,预制菜本身没有错,错的是让消费者花了大价钱,却吃的是预制菜。预制菜风波对国联水产的影响有限。预制菜大势所趋,只要食品添加剂充分告知,未来可能会有无食品添加剂的预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