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8cL health.huanqiu.comarticle中国医师协会张雁灵谈医师队伍建设:医德是行医之本/e3pmt7dq2/e3pmt904n环球网记者王志胜/摄本届中国医师奖评出的80名获奖医师中,既有像吴孟超院士这样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大家,也有像布琼、刘亚玲这样扎根基层的普通医师;既有像杨德森、刘惠亮这样德艺双馨的专家,也有像张笋、贾永青这样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优秀青年医生;既有地方的同仁,也有部队武警的军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长期工作在医疗临床一线,都有高贵的操守,高尚的医德,高明的医术,高深的境界;他们敬重职业,追求理想,真爱患者,乐于奉献;他们是被社会公认,被行业共举,被患者共荐的优秀医师代表。可以说,这次评选出80名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是新形势下全国医师战线白求恩精神的实践者,是全国医师战线的80面旗帜,是全国数百万医师学习的楷模与榜样!我们通过评选中国医师奖,表彰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这既是对获奖医师的高度褒奖,是对获奖者精神的大力倡导,更是对医界正能量大力弘扬。它代表着一种导向,也提供着一种思考,那就是我们全国的广大的医师,这支庞大队伍,如何以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为榜样,把我们中国医师这支队伍建设得更好,更好地担负老百姓健康守护的重任。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提出三点与大家讨论商量:第一、视医德为行医之本,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自觉抵御市场商业行为的侵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古今中外,医生这个职业,之所以都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就是因为医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医圣孙思邈倡导的“大医精诚”,就要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师队伍的白求恩精神,再到我们协会昨天刚刚发布的《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其核心一以贯之,那就是医生的职业道德、品行与操守。技术水平是评价医师的重要方面,但医德医风才是医者之所以为医者、医学之所以为医学的根本。从这次评出的80名获奖事迹可以看到,敬畏生命,敢于担当,视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为患者鞠躬尽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扎根基层,耐得寂寞,守护百姓的健康;不顾安危,不计得失,冲锋在灾区和疫情的最前线。他们高超的医术让人钦佩,但他们让人感动的还是他们高尚的医德。因此,一个医生是否能够被称之为“大医”,不仅仅是看医术高低,更重要的是看他们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因为我们是医生,不是商人。我们永远不能在病人身上,去追求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一条必须坚定把握,永远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二、视文化为行医之魂,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积淀和弘扬,用人文关怀去赢得患者理解与信任。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它要求医师不仅具备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从这次入选的80名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来看,他们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且有丰富厚实的人文精神积淀,深谙医患沟通艺术,能够纯熟地把人文关怀运用到医疗服务当中,从而获得病人的好评。这充分说明了在医师的成长中,其人文素养的极端重要性。[10:40]近些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长期以来依靠传统医德维系的医疗关系面临巨大冲击,“重义轻利”的传统医德受到严峻挑战。我们队伍中一部分人员中出现了拜金主义、技术主义,技术和学术商品化、技术庸俗化等倾向。而人文精神的失落,又带来了医患关系的物化和医疗行为的商业化。加强医师队伍的医德建设,重拾医师人文精神,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医师协会作为行业组织,近年来通过颁发医师医德规范,组织医师宣誓,推进“医师文化建设工程”,开展“关爱医师”活动、开展这一系列工作,都是的下大力推进医学人文教育及相关建设。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医师人文建设真正能够融进医师的职业成长之中,使充满关爱、饱含真情、洒满阳光、给人温暖的中国医师文化与医师人文精神,变成每一个医师的自觉行动,并为新形势下重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重要支撑。三、视坚守为行医之根,在追求理想中铸就感动社会的力量,重拾医师的光荣与骄傲。医师是高尚而备受尊敬的职业,同时也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近年来,受医疗体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冲突不断升级,伤医事件不断发生,让我们这个行业背负起了难以承受的负担,不少医生感到委屈无奈,个别人甚至视医途为畏途,不想再让子女学医。这种状况如不扭转,对医师队伍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极为不利。面对误解、埋怨和种种不理解,一方面,我们要象这80名获奖医师一样,不管环境怎么样,对理想的执着始终如一。更重要的,我们要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用我们的爱去感化,携手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这次80名获奖代表的事迹,本身就具有感动患者、感动社会、感动行业的力量,会后我们将组织专门力量,对这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让广大医师、广大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从中吸取医患关系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中国医师协会作为全国医师之家,要进一步加大医师维权力度。我们成立了“中国医师维权律师团”、设立“中国医师协会维权救助专项基金”等,我们已为多起医师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目前,我们正在协助和积极推动《执业医师法》的修订,以期从源头上提高中国医师的行业维权水平,为广大医师提供更为健康的执业环境。14037644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志胜环球网14037644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626/20140626023833300.jpg{"email":"wangzhisheng@huanqiu.com","name":"王志胜"}
环球网记者王志胜/摄本届中国医师奖评出的80名获奖医师中,既有像吴孟超院士这样享誉国内外的名医大家,也有像布琼、刘亚玲这样扎根基层的普通医师;既有像杨德森、刘惠亮这样德艺双馨的专家,也有像张笋、贾永青这样刻苦钻研、无私奉献的优秀青年医生;既有地方的同仁,也有部队武警的军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都是长期工作在医疗临床一线,都有高贵的操守,高尚的医德,高明的医术,高深的境界;他们敬重职业,追求理想,真爱患者,乐于奉献;他们是被社会公认,被行业共举,被患者共荐的优秀医师代表。可以说,这次评选出80名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是新形势下全国医师战线白求恩精神的实践者,是全国医师战线的80面旗帜,是全国数百万医师学习的楷模与榜样!我们通过评选中国医师奖,表彰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这既是对获奖医师的高度褒奖,是对获奖者精神的大力倡导,更是对医界正能量大力弘扬。它代表着一种导向,也提供着一种思考,那就是我们全国的广大的医师,这支庞大队伍,如何以中国医师奖获得者为榜样,把我们中国医师这支队伍建设得更好,更好地担负老百姓健康守护的重任。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提出三点与大家讨论商量:第一、视医德为行医之本,始终把病人放在第一位,自觉抵御市场商业行为的侵蚀。“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古今中外,医生这个职业,之所以都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就是因为医者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与操守。医圣孙思邈倡导的“大医精诚”,就要要求医者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从希波克拉底誓言,到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医师队伍的白求恩精神,再到我们协会昨天刚刚发布的《中国医师道德准则》,其核心一以贯之,那就是医生的职业道德、品行与操守。技术水平是评价医师的重要方面,但医德医风才是医者之所以为医者、医学之所以为医学的根本。从这次评出的80名获奖事迹可以看到,敬畏生命,敢于担当,视病人利益高于一切;生命不息,奉献不止,为患者鞠躬尽瘁;精益求精、勇于创新,勇攀科技高峰;扎根基层,耐得寂寞,守护百姓的健康;不顾安危,不计得失,冲锋在灾区和疫情的最前线。他们高超的医术让人钦佩,但他们让人感动的还是他们高尚的医德。因此,一个医生是否能够被称之为“大医”,不仅仅是看医术高低,更重要的是看他们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因为我们是医生,不是商人。我们永远不能在病人身上,去追求所谓的利益最大化和效益最大化。不论时代如何变化,这一条必须坚定把握,永远不能有丝毫含糊和动摇。 二、视文化为行医之魂,重视医学人文精神的积淀和弘扬,用人文关怀去赢得患者理解与信任。我们服务的对象是人。它要求医师不仅具备精湛的技术,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从这次入选的80名中国医师奖获得者来看,他们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而且有丰富厚实的人文精神积淀,深谙医患沟通艺术,能够纯熟地把人文关怀运用到医疗服务当中,从而获得病人的好评。这充分说明了在医师的成长中,其人文素养的极端重要性。[10:40]近些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长期以来依靠传统医德维系的医疗关系面临巨大冲击,“重义轻利”的传统医德受到严峻挑战。我们队伍中一部分人员中出现了拜金主义、技术主义,技术和学术商品化、技术庸俗化等倾向。而人文精神的失落,又带来了医患关系的物化和医疗行为的商业化。加强医师队伍的医德建设,重拾医师人文精神,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医师协会作为行业组织,近年来通过颁发医师医德规范,组织医师宣誓,推进“医师文化建设工程”,开展“关爱医师”活动、开展这一系列工作,都是的下大力推进医学人文教育及相关建设。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使医师人文建设真正能够融进医师的职业成长之中,使充满关爱、饱含真情、洒满阳光、给人温暖的中国医师文化与医师人文精神,变成每一个医师的自觉行动,并为新形势下重建和谐医患关系,提供重要支撑。三、视坚守为行医之根,在追求理想中铸就感动社会的力量,重拾医师的光荣与骄傲。医师是高尚而备受尊敬的职业,同时也是高技术、高风险行业。近年来,受医疗体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深层次因素的影响,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患冲突不断升级,伤医事件不断发生,让我们这个行业背负起了难以承受的负担,不少医生感到委屈无奈,个别人甚至视医途为畏途,不想再让子女学医。这种状况如不扭转,对医师队伍的长远建设和发展极为不利。面对误解、埋怨和种种不理解,一方面,我们要象这80名获奖医师一样,不管环境怎么样,对理想的执着始终如一。更重要的,我们要用我们的行动去证明,用我们的爱去感化,携手推动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这次80名获奖代表的事迹,本身就具有感动患者、感动社会、感动行业的力量,会后我们将组织专门力量,对这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让广大医师、广大患者和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从中吸取医患关系的正能量。另一方面,中国医师协会作为全国医师之家,要进一步加大医师维权力度。我们成立了“中国医师维权律师团”、设立“中国医师协会维权救助专项基金”等,我们已为多起医师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目前,我们正在协助和积极推动《执业医师法》的修订,以期从源头上提高中国医师的行业维权水平,为广大医师提供更为健康的执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