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6bX health.huanqiu.comarticle杨德森/e3pmt7dq2/e3pn4bet9职称:教授专业:精神科单位: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个人感言热爱专业,不断学习,实践常思己过,面谈莫论人非。推荐理由他是我国行为医学事业的创立者和倡导者,在他的推动下使我国行为医学的临床与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在70年代肆虐全国的极左思潮侵袭医学界, 噤若寒蝉的年代, 他敢于直言, 撰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剖析谬论。先进事迹杨德森,湖南湘阴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及名誉所长,原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专家顾问。 1948年就读于湘雅医学院六年制本科,1954年毕业,1959年精神科研究生毕业。1962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并出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至1990年,1988年起任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及精神卫生系主任。1987年起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精神卫生专家顾问成员,1992年起任世界卫生组织心理社会因素、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起任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曾任:ICD-10中国现场测试中心主任;DSM-Ⅳ国际咨询专家;UCLA海湾医学中心客座教授;美国J. Integraive Psychiatry及J. Behavioral Medicine两刊编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及《中华精神科杂志》顾问;《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神经科学与精神卫生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名誉主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副主编等。潜心于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研究,1992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精神应激”研究,1993年获湖南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进行“计划生育后心身反应的预测与防治”研究,1993年获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生活质量”、“成瘾行为(戒毒、戒酒)”及“道家处世养生法对应激相关疾病的认知治疗”,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一、著名的临床学家(一)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奠基人1987-1989年,受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的委托,他领导我国精神病学界专家学者, 主持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 为结束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无统一标准,诊断任意性大,科学不强的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二) 创立基于中国文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创建适合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成为杨德森教授近年来主要工作之一。杨德森及同事 特别注意到了以老庄哲学思想, 特别是顺应自然的思维方式、为而不争的行为原则、返朴归真的价值取向。 吸收现代认知疗法的成功经验, 制定了可操作的治疗程序, 建立了道家认知疗法。此种疗法已基本规范成型。对焦虑、抑郁神经症及精神应激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正在向国内外推广。(三) 强调临床思维, 在学术上敢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杨德森教授在医学与哲学、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等相关领域有广泛知识与独到见解。在临床工作中总以张孝骞教授为榜样, 认真负责,精神检查洞察力强, 鉴别诊断思路广, 决断正确性高, 十分关心平民大众的医疗需要, 深受病人及家属的爱戴。杨德森教授总是十分强调临床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 发表于《医学与哲学》的“临床思维中的哲学”, 非常具有影响性, 成为研究生必读论文。1970年代肆虐全国的极左思潮侵袭医学界, 有人违心地迎合潮流提出废除当时行之有效的三大疗法, 认为:“精神病是与世界观有密切联系的大脑机能失调, 应该靠政治思想工作来治疗”。在噤若寒蝉年代, 杨德森敢于直言, 并撰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剖析这种谬论。19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外不少学者提出取消精神病、神经症的划分, 取消神经症的诊断类别, 取消神经衰弱这一疾病实体。杨德森教授认为这些变化只不过是概念的更换, 他据理力争, 致使国际分类系统仍然保留神经衰弱这一诊断类别, 并被邀请ICD-10和DSM-IV的国际咨询顾问。(四) 创建我国的行为医学事业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速, 与现代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关的非传染疾病, 如心身疾病、神经症在综合医院的比例增加, 杨德森教授就在湖南医科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行为医学科, 用崭新行为医学技术进行应激相关疾病及神经症治疗和研究。使得我国的行为医学的临床与研究与国外基本处于同步水平, 在个别方面还有所创新。他的名字被列入美国出版的国际行为医学名人录。(五) 对我国司法医学发展的贡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对保护精神病人和正常人的合法权益举足轻重, 但在极左路线的统治下, 被迫中断。杨德森教授在70年代末着手重建湖南的司法精神病学事业, 曾任中华神经精神病学学会司法精神病学学组副组长。杨德森教授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著名的专家之一, 现为最高人民法院聘为司法精神病鉴定专家。二、杰出的医学教育家作为我国著名教育家, 杨德森教授不仅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个性鲜明, 更是治学严谨、广育人才,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 一大批优秀人才崭露头角。由于成绩卓著, 获得教学管理、教学成果、教材等方面获奖多项, 并在1995年被省教委评选为优秀教师。(一) 创建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为了解决我国精神病学界人才匮乏, 杨德森教授于1988年筹建了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 是当时卫生部直属院校第一批批准建立的专门培养精神医学人才的院系, 也是至今唯一保留的精神卫生系。到目前为止, 已毕业学生10届300余名, 在全国各大精神病院已是或将是生力军。(二) 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早在1978年, 杨德森教授就招收了我国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 到目前为止已培养硕士生17名, 博士生21名,其中大多在我国精神医学领域颇有建树, 其中14名成为博士生导师, 1位曾任世界卫生组织项目官员,三人分别成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华神经精神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三) 致力教学改革、制定我国精神医学教学大纲、组织编撰精神医学教科书杨德森教授是我国精神医学教育改革的促进者和实施者, 在国家教委的委托及资助下,组织相关院校开始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他撰写的“我国精神卫生系医学教育发展概况”、“我国21世纪初期精神医学发展展望”、“我国精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等论文对我国精神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1986年杨德森教授发起了全国精神卫生系(专业)面向21世纪教改和教材编写会, 已主编、参编教材多部。担任第四版全国五年制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精神病学》的终审工作。主编代表著作有:《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44万字)、《基础精神医学》(134万字)、《行为医学》(46万字)、《现代精神医学》(100万字),中国人的心理解读(50万字),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60万字),湘雅精神医学(120万字)。发表论文170余篇(在国外发表10余篇)。培养硕士及博士生40余名。(四) 创建全国精神医学著作出版基金会面对我国精神医学书籍陈旧、匮乏的状况, 杨德森教授于1992年发起成立了全国精神医学著作出版基金会, 并任编委会主任。已资助精神医学著作出版10余部, 填补某些领域的空缺。三、知名的研究者杨德森教授多年来从事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和行为医学的研究,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开拓者,研究水平至今居国内领先地位。他的主要成就与贡献有:1.提出了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但与精神刺激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个体性格、认知方式、承受能力、社会支持等中介因素有关的理论。2.广泛开展对神经症、消化性溃疡、慢性疼痛、急性灾害性事件、计划生育结扎术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疾病的研究。不但证实了中介因素的影响,而且总结出精神刺激的致病作用是一个从“诱因”、“必备因素”到“决定性因素”的“连续谱模式”,即对不同疾病,其致病作用大小不同的观点。3.在国内率先引进国外精神应激权威Holmes的精神应激测定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反复实践,重新构思,编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应激测定工具。已在国内十几个省市的临床推广使用。4.在湖南医科大学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行为医学研究室。并应用行为医学理论开展对攻击与自杀行为、药物成瘾行为等多种行为方式与心身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在国内率先开展行为治疗, 处理各种适应不良行为。5.杨德森教授自1990年代以来, 共获得包括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级、国际合作资助项目共8项。发表论文170余篇,国外刊物发表10余篇。获各项科技成果奖8项。1403255040000责编:xuaifang中国医师协会14032550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620/20140620050515621.jpg{"email":"xuaifang@huanqiu.com","name":"xuaifang"}
职称:教授专业:精神科单位: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个人感言热爱专业,不断学习,实践常思己过,面谈莫论人非。推荐理由他是我国行为医学事业的创立者和倡导者,在他的推动下使我国行为医学的临床与研究水平与国际水平同步。在70年代肆虐全国的极左思潮侵袭医学界, 噤若寒蝉的年代, 他敢于直言, 撰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剖析谬论。先进事迹杨德森,湖南湘阴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精神病学教授及名誉所长,原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专家顾问。 1948年就读于湘雅医学院六年制本科,1954年毕业,1959年精神科研究生毕业。1962年任讲师,1978年任副教授,1983年任教授并出任湖南医科大学副校长至1990年,1988年起任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及精神卫生系主任。1987年起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精神卫生专家顾问成员,1992年起任世界卫生组织心理社会因素、成瘾行为与健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1992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学科评议组成员,1994年起任中华精神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曾任:ICD-10中国现场测试中心主任;DSM-Ⅳ国际咨询专家;UCLA海湾医学中心客座教授;美国J. Integraive Psychiatry及J. Behavioral Medicine两刊编委;《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及《中华精神科杂志》顾问;《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神经科学与精神卫生杂志》、《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杂志》、《临床心身疾病杂志》名誉主编,《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副主编等。潜心于我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研究,1992年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精神应激”研究,1993年获湖南省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进行“计划生育后心身反应的预测与防治”研究,1993年获国家计生委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生活质量”、“成瘾行为(戒毒、戒酒)”及“道家处世养生法对应激相关疾病的认知治疗”,或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一、著名的临床学家(一) 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的奠基人1987-1989年,受中华神经精神科学会的委托,他领导我国精神病学界专家学者, 主持制定的“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D)”, 为结束我国精神疾病诊断无统一标准,诊断任意性大,科学不强的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获得了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二) 创立基于中国文化的心理治疗方法创建适合中国社会文化和中国人的心理治疗成为杨德森教授近年来主要工作之一。杨德森及同事 特别注意到了以老庄哲学思想, 特别是顺应自然的思维方式、为而不争的行为原则、返朴归真的价值取向。 吸收现代认知疗法的成功经验, 制定了可操作的治疗程序, 建立了道家认知疗法。此种疗法已基本规范成型。对焦虑、抑郁神经症及精神应激障碍具有较好的疗效, 目前正在向国内外推广。(三) 强调临床思维, 在学术上敢标新立异、不人云亦云杨德森教授在医学与哲学、心理学、社会、人类学等相关领域有广泛知识与独到见解。在临床工作中总以张孝骞教授为榜样, 认真负责,精神检查洞察力强, 鉴别诊断思路广, 决断正确性高, 十分关心平民大众的医疗需要, 深受病人及家属的爱戴。杨德森教授总是十分强调临床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 发表于《医学与哲学》的“临床思维中的哲学”, 非常具有影响性, 成为研究生必读论文。1970年代肆虐全国的极左思潮侵袭医学界, 有人违心地迎合潮流提出废除当时行之有效的三大疗法, 认为:“精神病是与世界观有密切联系的大脑机能失调, 应该靠政治思想工作来治疗”。在噤若寒蝉年代, 杨德森敢于直言, 并撰文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剖析这种谬论。19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外不少学者提出取消精神病、神经症的划分, 取消神经症的诊断类别, 取消神经衰弱这一疾病实体。杨德森教授认为这些变化只不过是概念的更换, 他据理力争, 致使国际分类系统仍然保留神经衰弱这一诊断类别, 并被邀请ICD-10和DSM-IV的国际咨询顾问。(四) 创建我国的行为医学事业现代社会生活和工作的节奏不断加速, 与现代生活方式、行为习惯有关的非传染疾病, 如心身疾病、神经症在综合医院的比例增加, 杨德森教授就在湖南医科大学建立我国第一个行为医学科, 用崭新行为医学技术进行应激相关疾病及神经症治疗和研究。使得我国的行为医学的临床与研究与国外基本处于同步水平, 在个别方面还有所创新。他的名字被列入美国出版的国际行为医学名人录。(五) 对我国司法医学发展的贡献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对保护精神病人和正常人的合法权益举足轻重, 但在极左路线的统治下, 被迫中断。杨德森教授在70年代末着手重建湖南的司法精神病学事业, 曾任中华神经精神病学学会司法精神病学学组副组长。杨德森教授我国司法精神病学界著名的专家之一, 现为最高人民法院聘为司法精神病鉴定专家。二、杰出的医学教育家作为我国著名教育家, 杨德森教授不仅德高望重、学识渊博、个性鲜明, 更是治学严谨、广育人才, 在他的精心培育下, 一大批优秀人才崭露头角。由于成绩卓著, 获得教学管理、教学成果、教材等方面获奖多项, 并在1995年被省教委评选为优秀教师。(一) 创建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为了解决我国精神病学界人才匮乏, 杨德森教授于1988年筹建了湖南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系, 是当时卫生部直属院校第一批批准建立的专门培养精神医学人才的院系, 也是至今唯一保留的精神卫生系。到目前为止, 已毕业学生10届300余名, 在全国各大精神病院已是或将是生力军。(二) 重视高素质人才培养早在1978年, 杨德森教授就招收了我国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 到目前为止已培养硕士生17名, 博士生21名,其中大多在我国精神医学领域颇有建树, 其中14名成为博士生导师, 1位曾任世界卫生组织项目官员,三人分别成为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中华神经精神科学委员会主任委员。(三) 致力教学改革、制定我国精神医学教学大纲、组织编撰精神医学教科书杨德森教授是我国精神医学教育改革的促进者和实施者, 在国家教委的委托及资助下,组织相关院校开始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教学大纲。他撰写的“我国精神卫生系医学教育发展概况”、“我国21世纪初期精神医学发展展望”、“我国精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教育”等论文对我国精神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1986年杨德森教授发起了全国精神卫生系(专业)面向21世纪教改和教材编写会, 已主编、参编教材多部。担任第四版全国五年制医学院校统编教材《精神病学》的终审工作。主编代表著作有:《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与案例》(44万字)、《基础精神医学》(134万字)、《行为医学》(46万字)、《现代精神医学》(100万字),中国人的心理解读(50万字),心理和谐与社会和谐(60万字),湘雅精神医学(120万字)。发表论文170余篇(在国外发表10余篇)。培养硕士及博士生40余名。(四) 创建全国精神医学著作出版基金会面对我国精神医学书籍陈旧、匮乏的状况, 杨德森教授于1992年发起成立了全国精神医学著作出版基金会, 并任编委会主任。已资助精神医学著作出版10余部, 填补某些领域的空缺。三、知名的研究者杨德森教授多年来从事社会心理因素与健康和行为医学的研究,是国内这一领域的开拓者,研究水平至今居国内领先地位。他的主要成就与贡献有:1.提出了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不但与精神刺激量有关,更重要的是与个体性格、认知方式、承受能力、社会支持等中介因素有关的理论。2.广泛开展对神经症、消化性溃疡、慢性疼痛、急性灾害性事件、计划生育结扎术等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疾病的研究。不但证实了中介因素的影响,而且总结出精神刺激的致病作用是一个从“诱因”、“必备因素”到“决定性因素”的“连续谱模式”,即对不同疾病,其致病作用大小不同的观点。3.在国内率先引进国外精神应激权威Holmes的精神应激测定工具,并在此基础上反复实践,重新构思,编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精神应激测定工具。已在国内十几个省市的临床推广使用。4.在湖南医科大学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行为医学研究室。并应用行为医学理论开展对攻击与自杀行为、药物成瘾行为等多种行为方式与心身健康的关系进行研究,并在国内率先开展行为治疗, 处理各种适应不良行为。5.杨德森教授自1990年代以来, 共获得包括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国家级、国际合作资助项目共8项。发表论文170余篇,国外刊物发表10余篇。获各项科技成果奖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