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6cf health.huanqiu.comarticle王天佑/e3pmt7dq2/e3pn4bet9职称:主任医师、教授专业:胸心血管外科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个人感言我的手术死亡率可能是1%,但对于这个病人家庭却是100%,早一分钟有可能活,晚一分钟就是死。推荐理由他从事胸心血管外科医教研工作50余载,在肺癌、食管癌、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主动脉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经验丰富,造诣深厚。完成国内首例“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开辟心脏移植之外慢性心衰治疗的新途径;在国内率先提出“非典型性局限性肺切除术”,为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手术切除的新方法;在国内率先倡导围手术期肺保护和快速康复的胸外科新理念。先进事迹王天佑,男,1942年4月出生于河南新乡。1958年,16岁的他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北京友谊医院工作,师从我国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孙衍庆教授。1978年、1987年及1990年三次赴阿根廷进修心血管外科和从事科研工作,师从世界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R. Favaloro和D. Liotta教授。1990-2003年,任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北京友谊医院食管疾病中心主任。 在我国现代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永不停步的探索与实践中,老一辈专家是开拓者和奠基人。而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文革前夕,新中国培养的一代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特作用,王天佑教授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现仍活跃在胸外科学界。王天佑教授长期从事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是国内同龄专家中较为少有的胸、心、血管外科三个专业中均能做出一定成就、达到较高水平的三栖专家。在肺癌、食管癌、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在心血管外科领域颇有建树1980年以来,王天佑教授先后从事“低架心脏生物瓣膜”、“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临床研究。1985年,作为孙衍庆教授的助手,在国内率先开展Bentall手术。1986年“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移植术”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0年“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在国内首先完成同时双瓣替换和冠状动脉搭桥(2根桥)的手术,“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外科治疗”临床研究,获北京市局级科技成果奖。1993年“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起,王天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的研究——“骨骼肌心脏辅助”研究。1994年6月,完成国内首例“动力性心肌成形术”,以后陆续又做了数例,为我国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开辟了除心脏移植之外的又一新途径,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当时处于世界性范围的临床探索性研究阶段,全世界共完成600余例,该患者是我国第1例,亚太地区第4例,患者术后正常工作、生活超过15年。该研究1995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王教授还进行了“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的实验研究”、“心室逆重塑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作用”等研究。这种非心脏移植治疗心衰的技术,在国内慢性心衰外科治疗的研究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普胸外科诸多开创性工作王天佑教授多年来进行肺癌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应用超声吸引术进行肺切除,提出“非典型性局限性肺切除术”的概念和方法,并应用于肺转移瘤和肺功能低下肺癌的外科治疗,为高龄和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手术切除新方法。1994年“应用超声刀进行局限性肺切除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此外,王天佑教授还较早应用体外循环和心血管外科技术进行肺癌扩大切除和气管肿瘤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王天佑教授为食管癌、肺癌的防治和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成绩。开展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标测在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等临床研究。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食管癌、肺癌分子生物学系列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在人工气管和人工食管的组织工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不懈探索。近年来,王天佑教授倡导应用快速康复、精准外科等现代外科学新理念指导普胸外科的学科发展,在国内率先组织专家制订了“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专家共识”,为全国胸外科医师提供了围手术期处理与快速康复胸外科的技术基础。积极参加学会和协会工作,推动学术交流与发展王天佑教授自1985年起即参与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医学会的工作,参与创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曾多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兼胸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副主任委员等主要领导工作。2007年初与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共同发起,组建“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并当选为第一、二届分会会长。王天佑教授积极从事胸外科学术交流工作,近年来,做为会议主席成功组织和主持了“全国普胸外科学术会议”、“全国胸部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华北地区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全国普胸外科主任论坛”等全国性和地区性学术会议,产生很大反响。王天佑教授不辞劳苦,不计报酬,牺牲大量休息时间,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及胸外科医师行业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12月被北京胸外科学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兢兢业业半个世纪,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王天佑教授从医50多年,工作兢兢业业,心系患者,医德高尚。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病情需要,他都会从家中赶到医院观察病人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受到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我的手术死亡率可能是1%,但对于这个病人家庭却是100%”,“早一分钟有可能活,晚一分钟就是死”。朴实无华的语言,是他心灵深处永远患者至上的真实写照。有一天,王教授接到一个病人打来的电话“我实在没钱付医疗费,不得不逃跑了。现在就在火车站,几分钟后将离开这里。”患者是一个17岁的东北男孩,因误喝浓硫酸内脏严重烧伤。手术两次失败,辗转哈尔滨、上海等地治疗无效,患者极度消瘦,由于再次手术风险极大,很多地方拒绝收治。后来患者找到了王天佑教授。王教授看出病人家中困难,没有采用精密度高的先进仪器,而是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改用手工缝合、完成5个吻合口。经过7个小时的艰辛,完成了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手术和食管-左主支气管瘘修补术。第二年,康复后的小男孩专程来看王教授。后来,他依靠打工挣钱慢慢还上了那笔欠款,完全康复,并结婚生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天佑教授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卫生部和人事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8年起连任第九、十两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天佑教授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主编《乳房疾病》一书,参编《外科学(五、七、八年制)》、《黄家驷外科学》、《心脏外科手术技巧》、《现代心胸外科学》、《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动脉瘤》等多部学术专著。王天佑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名誉主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心肺血管病杂志》编委。卫生部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长江后浪推前浪,王天佑教授注重科内的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材,并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并培养了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桃李满天下。至今,王天佑教授仍兼任多种职务,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息。1403255280000责编:xuaifang中国医师协会140325528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620/20140620050936356.jpg{"email":"xuaifang@huanqiu.com","name":"xuaifang"}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专业:胸心血管外科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个人感言我的手术死亡率可能是1%,但对于这个病人家庭却是100%,早一分钟有可能活,晚一分钟就是死。推荐理由他从事胸心血管外科医教研工作50余载,在肺癌、食管癌、心脏瓣膜病、冠心病、主动脉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方面,经验丰富,造诣深厚。完成国内首例“动力性心肌成形术”,开辟心脏移植之外慢性心衰治疗的新途径;在国内率先提出“非典型性局限性肺切除术”,为高龄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手术切除的新方法;在国内率先倡导围手术期肺保护和快速康复的胸外科新理念。先进事迹王天佑,男,1942年4月出生于河南新乡。1958年,16岁的他考入北京医学院医疗系。1963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北京友谊医院工作,师从我国著名胸心血管外科专家孙衍庆教授。1978年、1987年及1990年三次赴阿根廷进修心血管外科和从事科研工作,师从世界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R. Favaloro和D. Liotta教授。1990-2003年,任北京友谊医院胸心血管外科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北京友谊医院食管疾病中心主任。 在我国现代胸心血管外科事业永不停步的探索与实践中,老一辈专家是开拓者和奠基人。而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文革前夕,新中国培养的一代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独特作用,王天佑教授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现仍活跃在胸外科学界。王天佑教授长期从事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全面,是国内同龄专家中较为少有的胸、心、血管外科三个专业中均能做出一定成就、达到较高水平的三栖专家。在肺癌、食管癌、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瘤等疾病的外科治疗等方面,均有很深造诣。在心血管外科领域颇有建树1980年以来,王天佑教授先后从事“低架心脏生物瓣膜”、“升主动脉瘤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临床研究。1985年,作为孙衍庆教授的助手,在国内率先开展Bentall手术。1986年“带瓣人工血管替换升主动脉——主动脉瓣和冠状动脉移植术”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0年“升主动脉瘤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在国内首先完成同时双瓣替换和冠状动脉搭桥(2根桥)的手术,“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外科治疗”临床研究,获北京市局级科技成果奖。1993年“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92年起,王天佑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慢性心力衰竭外科治疗的研究——“骨骼肌心脏辅助”研究。1994年6月,完成国内首例“动力性心肌成形术”,以后陆续又做了数例,为我国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开辟了除心脏移植之外的又一新途径,填补了国内空白。该技术当时处于世界性范围的临床探索性研究阶段,全世界共完成600余例,该患者是我国第1例,亚太地区第4例,患者术后正常工作、生活超过15年。该研究1995年获得卫生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王教授还进行了“动力性主动脉成形术的实验研究”、“心室逆重塑在治疗慢性心衰中的作用”等研究。这种非心脏移植治疗心衰的技术,在国内慢性心衰外科治疗的研究中另辟蹊径、独树一帜。普胸外科诸多开创性工作王天佑教授多年来进行肺癌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的临床研究。在国内首先应用超声吸引术进行肺切除,提出“非典型性局限性肺切除术”的概念和方法,并应用于肺转移瘤和肺功能低下肺癌的外科治疗,为高龄和低肺功能肺癌患者提供了安全的手术切除新方法。1994年“应用超声刀进行局限性肺切除的临床研究”获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此外,王天佑教授还较早应用体外循环和心血管外科技术进行肺癌扩大切除和气管肿瘤切除,取得良好效果。王天佑教授为食管癌、肺癌的防治和研究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不少成绩。开展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化疗、前哨淋巴结标测在肺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等临床研究。并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进行食管癌、肺癌分子生物学系列研究,取得显著成果。同时,在人工气管和人工食管的组织工程研究方面也进行了不懈探索。近年来,王天佑教授倡导应用快速康复、精准外科等现代外科学新理念指导普胸外科的学科发展,在国内率先组织专家制订了“胸外科围手术期肺保护专家共识”,为全国胸外科医师提供了围手术期处理与快速康复胸外科的技术基础。积极参加学会和协会工作,推动学术交流与发展王天佑教授自1985年起即参与中华医学会和北京医学会的工作,参与创建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曾多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主任委员兼胸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常委兼秘书长、副主任委员等主要领导工作。2007年初与国内多位知名专家共同发起,组建“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并当选为第一、二届分会会长。王天佑教授积极从事胸外科学术交流工作,近年来,做为会议主席成功组织和主持了“全国普胸外科学术会议”、“全国胸部肿瘤外科学术研讨会”、“华北地区胸心血管外科学术会议”、“北京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年会”、“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年会”、“全国普胸外科主任论坛”等全国性和地区性学术会议,产生很大反响。王天佑教授不辞劳苦,不计报酬,牺牲大量休息时间,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学术及胸外科医师行业的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09年12月被北京胸外科学会授予“突出贡献奖”。兢兢业业半个世纪,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王天佑教授从医50多年,工作兢兢业业,心系患者,医德高尚。不论是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病情需要,他都会从家中赶到医院观察病人变化,指导诊断和治疗,受到病人和医护人员的广泛好评。“我的手术死亡率可能是1%,但对于这个病人家庭却是100%”,“早一分钟有可能活,晚一分钟就是死”。朴实无华的语言,是他心灵深处永远患者至上的真实写照。有一天,王教授接到一个病人打来的电话“我实在没钱付医疗费,不得不逃跑了。现在就在火车站,几分钟后将离开这里。”患者是一个17岁的东北男孩,因误喝浓硫酸内脏严重烧伤。手术两次失败,辗转哈尔滨、上海等地治疗无效,患者极度消瘦,由于再次手术风险极大,很多地方拒绝收治。后来患者找到了王天佑教授。王教授看出病人家中困难,没有采用精密度高的先进仪器,而是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改用手工缝合、完成5个吻合口。经过7个小时的艰辛,完成了食管切除、结肠代食管手术和食管-左主支气管瘘修补术。第二年,康复后的小男孩专程来看王教授。后来,他依靠打工挣钱慢慢还上了那笔欠款,完全康复,并结婚生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王天佑教授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被评为北京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卫生部和人事部“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98年起连任第九、十两届全国政协委员,200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王天佑教授先后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15篇。主编《乳房疾病》一书,参编《外科学(五、七、八年制)》、《黄家驷外科学》、《心脏外科手术技巧》、《现代心胸外科学》、《骨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动脉瘤》等多部学术专著。王天佑教授现任: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理事,北京医学会胸外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名誉主任。《中华外科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心胸血管外科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副总编辑、《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肺癌杂志》常务编委、《心肺血管病杂志》编委。卫生部及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长江后浪推前浪,王天佑教授注重科内的人才梯队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材,并把他们放到重要岗位,并培养了大批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桃李满天下。至今,王天佑教授仍兼任多种职务,还在兢兢业业地工作,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我国胸心血管外科事业呕心沥血、奋斗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