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6cg health.huanqiu.comarticle王昆华/e3pmt7dq2/e3pn4bet9职称:主任医师专业:普外科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个人感言患者的生命就是医生的使命!推荐理由他从基层医生成长为知名专家。作为医生,他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攻尖克难的雄心;作为医院管理者,他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身体力行,为医改作出了实绩。他被称为“医乃仁术,德者居之”的优秀典范。先进事迹“医乃仁术,德者居之”。王昆华,就是医生的典范!从基层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成为外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及医院管理者;从自己做到更好,升华到管理很多医者做到最好。作为医生,他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攻尖克难的雄心;作为医院管理者,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找准科学管理与锐意改革的切入点,以开拓创新精神引领医院跨越式发展,为医改做出了实绩。在任何岗位,他都勇于探索,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能力,汇聚成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能力,恩及患者惠及民生!精湛的医疗技术承载起生命的重托-----从基层住院医师稳步成为全国知名专家的历程当医生,救死扶伤,是王昆华从小的愿望。1986年,他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昭通地区医院外科工作。当时的昭通地处滇东北的大山里,交通不便且贫穷落后,他没有怨言,作为初到的住院医师,以周围同事为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爱心与渴望融溶,凭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热诚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很快成为医院的技术骨干。3年后,先后被选派到第三军医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南京军区总医院等名校名院进行学习,他既学临床技能,又学医学理论、医学英语,还尝试科学研究,著书立作,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教授的评价是:一年掌握了研究生三年的知识和能力。 他始终认为,好医生掌握知识的最高境界是广博而精深。若只注重外科操作而无扎实的内外科功底,最多只是个“开刀匠”。他日以继夜坚守在医院,一天连做5-6台手术,术中精益求精,并加强对围手术期的管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他说:“好医生不满足治愈患者,而要用微创的方法,使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创伤,减轻痛苦,避免并发症,达到身心的提早恢复,确保生活质量。凭着人生信念,他致力于对死亡率较高的危重病深入研究,实现着把垂危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目标。同时对常见多发病从未放松研究并科学创新改进:阑尾内翻结扎术;伤寒肠穿孔病人分期缝合的研究;胃切除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内吸、间堵、外冲洗等措施就是他早期的创新成果。大量的临床实践,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总结,使王昆华在工作早期就具备了扎实的医学功底和缜密的科研思维。当时重症胰腺炎死亡率极高,是业界研究的热点。他采用坏死组织清除、腹膜后扩大引流、空肠双管悬吊造瘘术等治疗,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并从发病机理到诊断治疗及并发症防治的系列研究。他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个性化治疗,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为此,他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了一颗熠熠闪光,辉煌耀眼的科技明星,成为昭通妇孺皆知的生命之神。鉴于他的学术水平、医风医德、对医院及社会的贡献,1996年32岁的他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后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997年,成为了“云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998年,34岁的王昆华再次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王昆华作为德艺双馨人才,被引进到省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为他提供给了更广阔的学术发展平台。他开始了新的临床研究: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根治性治疗及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血管外科各种搭桥术等传统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并取得良好效果。精深的专业功底和对学科发展动态的精准理解赋予了他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研究方向,内容涉及艾滋病等有云南优势的热点问题。他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并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学习,每次探讨,他都凭借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推动普外科的学科发展。2002年云南省政府授予他“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称号,是该专业省内首位带头人。同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提拔他为普外科副主任,2003年升任为科主任、教研室主任,聘为昆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被聘为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又被聘为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大爱无疆 社会责任重于泰山----突发事件中的诺亚方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昆华践行着中国医师宣言,担负着“守护健康、促进和谐”的神圣使命,铭记医者的社会责任。在汶川地震、姚安地震、昆明公交车爆炸、SARS、禽流感、昆明血荒、暴力袭医事件、昆明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等每一次突发应急事件中,都冲在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争当生命的守护神。“灾情就是命令,患者的生命就是医生的使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王昆华第一时间率先请命,作为抗震救灾医疗队副队长、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长率队前往重灾区。常年站在手术台上的他早已患上了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椎1cm。在灾区的18天里,面对余震、洪水、疫情等威胁,他强忍着剧烈的腰痛,寸步不离阵地,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履行着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从死神手里抢救回一条条珍贵的生命,让云南医疗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重灾区安县!他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动出击,走村串户”的灾区医疗队工作模式,作为开创性的经验在灾区推广,使云南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工作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当面肯定和表扬,获得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2012年面对云南“血荒”,在医、教、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王昆华仍然主动请缨带头献血,为此提前10多天严格控制饮食,以保证血液质量; 且抽完血立即带领下级医生进行连台手术。在他的垂范下,全院500多名医护人员踊跃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2014年,昆明3.01暴恐事件震惊中外,无辜者的鲜血令人心痛。王昆华接到消息的第一瞬间,立即进入抢救状态,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就电话启动应急预案,亲临现场主持抢救。他领导的团队,训练有素,通宵达旦奋战,有条不紊救治。其中已处于休克垂危状态的一名大学生身中数刀,致下腔静脉、肝、肺等7个器官破裂,经及时、成功的手术过全力抢救和护理,术后有效的心理疏导,这位最重的病人最快恢复。其应急处理能力和效果得到卫计委专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引领改革 惠及民生----破解看病难一把刀2013年3月,王昆华被任命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这是一家有着70年悠久历史的综合医院,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工作量已极度饱和,群众挂号难、就诊难、检查难、住院难、手术难,成为医院发展中瓶颈,是王院长上任后亟待解决的难题。经过充分调研后,从细节入手,站在患者角度,针对有限的空间,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大胆推行了系列举措。通过 365天“无假日门诊”、周末专家门诊、门诊挂号多渠道,解决挂号难;通过一站式采血、43台自助一体机、门诊信息化建设、门诊分时段就诊,优化门诊流程,解决就诊难;通过医技检查零预约,解决检查难;通过应急床位管理,加快周转解决住院难;通过手术室动态管理、全天开放,解决手术难。在让医务人员牺牲休息时间为了病人的同时,关爱职工和亲属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将爱的主旋律贯彻到医院里里外外,同时感染着广大患者。各科室弹性排班,优化流程,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的积极带头作用,激励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改革的推进中,压力和挑战重重叠叠,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投入医院,他对改革充满信心,“推行改革,我们没有私心,一切是为了病人。”在王昆华院长的带领下,医院2013年预约挂号总量达9万余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56%。医院出院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6.47%;手术台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4.38%。虽然有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但王昆华清楚地知道,住院难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优质资源不足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矛盾。在他的组织下,昆医附一院对全省132家联盟医院进行实质性帮扶,通过专家走下去坐诊、24小时远程会诊及双向转诊等,让基层群众不用到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大医院的医疗技术,惠及百姓健康。从普通医生、科副主任、科主任、副院长直到执掌云南省内第一大医院,王昆华无论是在医疗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他始终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的目标是争创五个一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创出品牌,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1403255340000责编:xuaifang中国医师协会14032553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620/20140620050939775.jpg{"email":"xuaifang@huanqiu.com","name":"xuaifang"}
职称:主任医师专业:普外科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个人感言患者的生命就是医生的使命!推荐理由他从基层医生成长为知名专家。作为医生,他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攻尖克难的雄心;作为医院管理者,他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身体力行,为医改作出了实绩。他被称为“医乃仁术,德者居之”的优秀典范。先进事迹“医乃仁术,德者居之”。王昆华,就是医生的典范!从基层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一步一个台阶,稳步成为外科专家、学科带头人及医院管理者;从自己做到更好,升华到管理很多医者做到最好。作为医生,他具有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及攻尖克难的雄心;作为医院管理者,他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找准科学管理与锐意改革的切入点,以开拓创新精神引领医院跨越式发展,为医改做出了实绩。在任何岗位,他都勇于探索,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能力,汇聚成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能力,恩及患者惠及民生!精湛的医疗技术承载起生命的重托-----从基层住院医师稳步成为全国知名专家的历程当医生,救死扶伤,是王昆华从小的愿望。1986年,他毕业于昆明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到昭通地区医院外科工作。当时的昭通地处滇东北的大山里,交通不便且贫穷落后,他没有怨言,作为初到的住院医师,以周围同事为师,理论与实践结合,爱心与渴望融溶,凭借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热诚的服务态度,赢得了大家的信任和赞誉,很快成为医院的技术骨干。3年后,先后被选派到第三军医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南京军区总医院等名校名院进行学习,他既学临床技能,又学医学理论、医学英语,还尝试科学研究,著书立作,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教授的评价是:一年掌握了研究生三年的知识和能力。 他始终认为,好医生掌握知识的最高境界是广博而精深。若只注重外科操作而无扎实的内外科功底,最多只是个“开刀匠”。他日以继夜坚守在医院,一天连做5-6台手术,术中精益求精,并加强对围手术期的管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他说:“好医生不满足治愈患者,而要用微创的方法,使患者尽快恢复,减少创伤,减轻痛苦,避免并发症,达到身心的提早恢复,确保生活质量。凭着人生信念,他致力于对死亡率较高的危重病深入研究,实现着把垂危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的目标。同时对常见多发病从未放松研究并科学创新改进:阑尾内翻结扎术;伤寒肠穿孔病人分期缝合的研究;胃切除后十二指肠残端瘘的内吸、间堵、外冲洗等措施就是他早期的创新成果。大量的临床实践,不断的学习思考和总结,使王昆华在工作早期就具备了扎实的医学功底和缜密的科研思维。当时重症胰腺炎死亡率极高,是业界研究的热点。他采用坏死组织清除、腹膜后扩大引流、空肠双管悬吊造瘘术等治疗,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住院费用,并从发病机理到诊断治疗及并发症防治的系列研究。他尊重生命,以人为本,个性化治疗,不断探索,不断革新。为此,他获得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成了一颗熠熠闪光,辉煌耀眼的科技明星,成为昭通妇孺皆知的生命之神。鉴于他的学术水平、医风医德、对医院及社会的贡献,1996年32岁的他被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后被评为云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997年,成为了“云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998年,34岁的王昆华再次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王昆华作为德艺双馨人才,被引进到省第一人民医院工作。为他提供给了更广阔的学术发展平台。他开始了新的临床研究:胃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乳腺癌根治性治疗及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血管外科各种搭桥术等传统治疗方法及手术方式进行改进并取得良好效果。精深的专业功底和对学科发展动态的精准理解赋予了他敏锐的科研洞察力,他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的研究方向,内容涉及艾滋病等有云南优势的热点问题。他的论文引起了学术界的特别关注,并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学习,每次探讨,他都凭借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人格魅力搭建了国际合作平台,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积极推动普外科的学科发展。2002年云南省政府授予他“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的称号,是该专业省内首位带头人。同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提拔他为普外科副主任,2003年升任为科主任、教研室主任,聘为昆明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被聘为昆明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2013年又被聘为昆明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大爱无疆 社会责任重于泰山----突发事件中的诺亚方舟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王昆华践行着中国医师宣言,担负着“守护健康、促进和谐”的神圣使命,铭记医者的社会责任。在汶川地震、姚安地震、昆明公交车爆炸、SARS、禽流感、昆明血荒、暴力袭医事件、昆明暴力恐怖袭击事件等每一次突发应急事件中,都冲在第一线,冒着生命危险,争当生命的守护神。“灾情就是命令,患者的生命就是医生的使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王昆华第一时间率先请命,作为抗震救灾医疗队副队长、省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队长率队前往重灾区。常年站在手术台上的他早已患上了椎间盘突出症,压迫脊椎1cm。在灾区的18天里,面对余震、洪水、疫情等威胁,他强忍着剧烈的腰痛,寸步不离阵地,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履行着一个医务工作者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从死神手里抢救回一条条珍贵的生命,让云南医疗队的旗帜高高飘扬在重灾区安县!他倡导并身体力行的“主动出击,走村串户”的灾区医疗队工作模式,作为开创性的经验在灾区推广,使云南抗震救灾医疗队的工作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的当面肯定和表扬,获得卫生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2012年面对云南“血荒”,在医、教、研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王昆华仍然主动请缨带头献血,为此提前10多天严格控制饮食,以保证血液质量; 且抽完血立即带领下级医生进行连台手术。在他的垂范下,全院500多名医护人员踊跃参加了无偿献血活动。2014年,昆明3.01暴恐事件震惊中外,无辜者的鲜血令人心痛。王昆华接到消息的第一瞬间,立即进入抢救状态,在赶往医院的途中就电话启动应急预案,亲临现场主持抢救。他领导的团队,训练有素,通宵达旦奋战,有条不紊救治。其中已处于休克垂危状态的一名大学生身中数刀,致下腔静脉、肝、肺等7个器官破裂,经及时、成功的手术过全力抢救和护理,术后有效的心理疏导,这位最重的病人最快恢复。其应急处理能力和效果得到卫计委专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引领改革 惠及民生----破解看病难一把刀2013年3月,王昆华被任命为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这是一家有着70年悠久历史的综合医院,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工作量已极度饱和,群众挂号难、就诊难、检查难、住院难、手术难,成为医院发展中瓶颈,是王院长上任后亟待解决的难题。经过充分调研后,从细节入手,站在患者角度,针对有限的空间,在保证医疗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大胆推行了系列举措。通过 365天“无假日门诊”、周末专家门诊、门诊挂号多渠道,解决挂号难;通过一站式采血、43台自助一体机、门诊信息化建设、门诊分时段就诊,优化门诊流程,解决就诊难;通过医技检查零预约,解决检查难;通过应急床位管理,加快周转解决住院难;通过手术室动态管理、全天开放,解决手术难。在让医务人员牺牲休息时间为了病人的同时,关爱职工和亲属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将爱的主旋律贯彻到医院里里外外,同时感染着广大患者。各科室弹性排班,优化流程,充分发挥党支部、团支部、工会的积极带头作用,激励员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在改革的推进中,压力和挑战重重叠叠,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把自己的休息时间都投入医院,他对改革充满信心,“推行改革,我们没有私心,一切是为了病人。”在王昆华院长的带领下,医院2013年预约挂号总量达9万余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56%。医院出院人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6.47%;手术台次较上年同期增长24.38%。虽然有更多的患者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但王昆华清楚地知道,住院难的背后,隐藏着的是医疗资源分配不均、优质资源不足和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的矛盾。在他的组织下,昆医附一院对全省132家联盟医院进行实质性帮扶,通过专家走下去坐诊、24小时远程会诊及双向转诊等,让基层群众不用到大医院,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大医院的医疗技术,惠及百姓健康。从普通医生、科副主任、科主任、副院长直到执掌云南省内第一大医院,王昆华无论是在医疗一线还是在管理岗位,他始终把病人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他的目标是争创五个一流:一流的管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一流的服务、一流的环境!创出品牌,为更多的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