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F6cI health.huanqiu.comarticle林洪丽/e3pmt7dq2/e3pn4bet9职称:主任医师、教授专业:肾内科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个人感言以医者妙手仁心的技术拯救生命,以学者严谨求实的态度探索钻研。推荐理由她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医教研工作,医德医风高尚,严谨求实,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20余年,在肾小球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等发病机制及其防治、个体化血液透析和特殊血液净化、腹膜透析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她善于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使学科的诊断治疗水平在国内领先。先进事迹林洪丽,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肾脏病领域的领军人才,大连医科大学肾脏病学科带头人,现任大连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国务院及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及血液净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是辽宁省唯一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卫计委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成员、大连市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主任和《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副主编。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大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大连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大连市安全行医先进个人、大连市“旅顺毒蘑菇中毒抢救先进个人”、大连市优秀专家等。 林洪丽教授所领导的学科为辽宁省肾脏病领域的领军团队,为辽宁省唯一的卫计委肾脏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首批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和肾脏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林洪丽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20余年,在肾小球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等发病机制及其防治、个体化血液透析和特殊血液净化、腹膜透析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从临床发现问题,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使学科的诊断治疗水平与国内领先水平接轨,每年均有新技术和新疗法在临床实施和开展,对辽宁省及大连地区的肾脏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肾脏病理及肾小球病:在大连市较早开展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应用改良肾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为大连市唯一一家可独立进行肾穿刺活检、制片及出具肾脏病理报告的肾脏病专科。因出色的肾脏病理制片及诊断水平,应邀参加美国哈佛大学Fogo教授主持的“中国IgA肾病牛津分类国际多中心验证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基于临床-肾脏病理-免疫状态的IgA肾病个体化及抗凝治疗,治疗成功率高,极大地延缓了IgA肾病的进展,获得辽宁省医学高峰项目工程资助,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危重症肾脏病:在东北地区(大连地区唯一一家)率先成立了独立的肾脏病重症治疗中心(Kidney Intensive Care Unit),在危重症肾脏病如急性肾损伤(AKI)、心脏外科术后及复合危重创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顽固性心力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烧伤脓毒血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重症肝炎、药物及毒物中毒等危重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抢救成功率高,年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例次居东北地区首位,使众多危重肾脏病患者转危为安。尿毒症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作为主要编者参与制定了我国血液净化领域的行业标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在全国进行巡回讲座,推动了我国血液净化事业的发展。所领导学科的血液净化中心可开展所有血液净化技术,在个体化透析和透析充分性、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特殊血液净化技术和尿毒症并发症防治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中心最长透析患者透析龄已超过24年。作为大连市血液透析质控中心主任,负责大连地区血透质控规范、检查及培训工作,使大连地区血透患者透析质量及生存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学科腹膜透析中心为卫生部首批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负责大连及周边地区的腹透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心腹透人数及生存质量居辽宁省前列。作为区域性突发事件专家组成员,在大连市旅顺口区23名农民工毒蘑菇中毒的群体事件中,及时准确地制定了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死亡率,受到大连市政府的嘉奖。在科学研究方面,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在肾间质纤维化及糖修饰、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缺血缺氧性损伤机制、“芯片肾”教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重大科学基础研究(973)、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文章26篇,其中肾脏病权威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2篇(最高影响因子7.9分),微流控芯片权威杂志《biomaterials》1篇(影响因子7.6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201310248038.6);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和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其中1人获得大连医科大学首位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在社会公益方面,积极进行肾脏病的科普宣传工作,成立大连市首家“爱肾有家”肾友会,定期举行肾脏病健康知识讲座。每年“世界肾脏日”均举行大型义诊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1403255940000责编:xuaifang中国医师协会140325594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4/0620/20140620051932291.jpg{"email":"xuaifang@huanqiu.com","name":"xuaifang"}
职称:主任医师、教授专业:肾内科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个人感言以医者妙手仁心的技术拯救生命,以学者严谨求实的态度探索钻研。推荐理由她一直在临床一线从事医教研工作,医德医风高尚,严谨求实,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20余年,在肾小球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等发病机制及其防治、个体化血液透析和特殊血液净化、腹膜透析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她善于从临床中发现问题,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使学科的诊断治疗水平在国内领先。先进事迹林洪丽,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辽宁省肾脏病领域的领军人才,大连医科大学肾脏病学科带头人,现任大连医科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国务院及大连市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女医师协会肾脏病及血液净化分会副主任委员,是辽宁省唯一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管理分会常务委员、卫计委肾脏病医疗质量控制专家组成员、大连市血液净化质控中心主任和《中华肾病研究电子杂志》副主编。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大连市首届青年科技奖、大连市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个人、大连市安全行医先进个人、大连市“旅顺毒蘑菇中毒抢救先进个人”、大连市优秀专家等。 林洪丽教授所领导的学科为辽宁省肾脏病领域的领军团队,为辽宁省唯一的卫计委肾脏病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首批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和肾脏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林洪丽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工作20余年,在肾小球疾病、肾间质纤维化等发病机制及其防治、个体化血液透析和特殊血液净化、腹膜透析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在实际工作中注重从临床发现问题,不断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使学科的诊断治疗水平与国内领先水平接轨,每年均有新技术和新疗法在临床实施和开展,对辽宁省及大连地区的肾脏病诊治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肾脏病理及肾小球病:在大连市较早开展经皮肾穿刺活检术,应用改良肾穿刺活检术成功率高,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为大连市唯一一家可独立进行肾穿刺活检、制片及出具肾脏病理报告的肾脏病专科。因出色的肾脏病理制片及诊断水平,应邀参加美国哈佛大学Fogo教授主持的“中国IgA肾病牛津分类国际多中心验证研究”。在国内较早开展基于临床-肾脏病理-免疫状态的IgA肾病个体化及抗凝治疗,治疗成功率高,极大地延缓了IgA肾病的进展,获得辽宁省医学高峰项目工程资助,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危重症肾脏病:在东北地区(大连地区唯一一家)率先成立了独立的肾脏病重症治疗中心(Kidney Intensive Care Unit),在危重症肾脏病如急性肾损伤(AKI)、心脏外科术后及复合危重创伤后多脏器功能衰竭、顽固性心力衰竭、急性重症胰腺炎、烧伤脓毒血症、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挤压综合征(Crush syndrome)、重症肝炎、药物及毒物中毒等危重疾病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抢救成功率高,年开展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例次居东北地区首位,使众多危重肾脏病患者转危为安。尿毒症肾脏替代治疗(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作为主要编者参与制定了我国血液净化领域的行业标准——《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腹膜透析标准操作规程》,并作为专家组成员在全国进行巡回讲座,推动了我国血液净化事业的发展。所领导学科的血液净化中心可开展所有血液净化技术,在个体化透析和透析充分性、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特殊血液净化技术和尿毒症并发症防治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中心最长透析患者透析龄已超过24年。作为大连市血液透析质控中心主任,负责大连地区血透质控规范、检查及培训工作,使大连地区血透患者透析质量及生存质量居国内领先水平。学科腹膜透析中心为卫生部首批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负责大连及周边地区的腹透医护人员的培训工作,中心腹透人数及生存质量居辽宁省前列。作为区域性突发事件专家组成员,在大连市旅顺口区23名农民工毒蘑菇中毒的群体事件中,及时准确地制定了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方案,极大地降低了死亡率,受到大连市政府的嘉奖。在科学研究方面,注重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肾脏病转化医学研究,在肾间质纤维化及糖修饰、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缺血缺氧性损伤机制、“芯片肾”教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重大科学基础研究(973)、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卫生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发表SCI文章26篇,其中肾脏病权威杂志《kidney international》2篇(最高影响因子7.9分),微流控芯片权威杂志《biomaterials》1篇(影响因子7.6分)。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专利号:201310248038.6);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分研究成果在国内多家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推广,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导师,已培养和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60余人,其中1人获得大连医科大学首位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在社会公益方面,积极进行肾脏病的科普宣传工作,成立大连市首家“爱肾有家”肾友会,定期举行肾脏病健康知识讲座。每年“世界肾脏日”均举行大型义诊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