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x6k health.huanqiu.comarticle发现自杀苗头 来点幸福处方/e3pmt7dq2/e3pn61f01根据相关权威资料,中国每年自杀28.7万,自杀未遂250万-500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据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统计,21到30岁人群是自杀意识的高发人群,另外有自杀倾向者以本科学历者和未婚人士居多。“来电人员,如无抑郁症、精神疾患,其自杀念头往往属于冲动所致。 关键是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家人、亲友需要及时地发现他(她)表现出的自杀危险信号”,广州市惠爱(脑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文军表示。防自杀发现四个危险苗头:有自杀倾向、行为或自杀未遂人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通过国内外事件的汇总、统计发现,上述人员在作出不理性行为前,往往有迹可循。A事件迹象1、近期有重大心理创伤性事件2、有痛不欲生的病痛3、有严重的心理疾病4、有严重的失眠B情绪迹象1、长时间表情淡漠,不能展示笑容2、对人与生活没有热情3、焦虑情绪与焦虑面容4、抑郁情绪与抑郁面容(抑郁性僵硬)5、表现出内疚与自责6、表现有多次后悔与道歉7、情绪反复不定,常低落或暴躁C思维迹象1、多次提及自己压力大、人生是痛苦的2、反复说出活着没有意思3、讨论遗体捐献问题4、直接告诉别人“我想死”、“我不想活”5、间接或在日记、信函中流露出来,或者说“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6、留下类似遗言的话,或者发现写遗书7、发现在考虑生存的意义,否定人生积极的意义,“我的生活毫无意义”8、与人探讨死亡的理由9、认为自己现在与将来一事无成10、说自己很无用,总是拖累人,“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些”11、说自己很无助,没有人能够拯救自己12、表露外界的一切对自己没有意义13、表露某件事让自己很羞耻,无脸见人D行为迹象1、性格变得明显封闭,独自呆在某处2、长时间沉默与思考,表露有心事3、避开朋友与亲人,不愿意与人沟通4、自己的仪态变得无心顾及5、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明显降低6、收集可以致生命消失的物品7、做出一些极度冒险性的行为8、无缘无故整理自己物品,把至爱的物品送给朋友9、赠送纪念品,或把自己物品分配给人10、向人道谢、向人告别、归还所借物品11、行为从极度痛苦突然转变得很轻松12、发现其收集自杀死亡方法与经验13、向人询问某些危险品的获得途径14、行为中有准备自杀的迹象和过程15、在极其痛苦时,表面则装得若无其事防自杀开出幸福处方:想要放弃生命,显然是觉得生活中没有幸福可言,没有生存的欲望,那么,预防自杀除了要及时发现自杀者的苗头,还要帮他们找到幸福的含义,看看处方吧。 去年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抽样调查了东、中、西部10个省市后发布报告称:长辈不够通情达理、子女不够懂事、夫妻不和睦,成为影响家庭幸福的最突出因素。如何缓解,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后韩海英为您支招。长辈不通情——要考虑全家。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婆媳关系中,通常是因为长辈控制欲非常强,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子(女儿)的方方面面不放手,经常会使儿子(女儿)的另一半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时间一长,小夫妻之间经常会因为长辈的事情争吵,影响感情。从长辈的角度来讲,也许初衷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度,要从全家大局来考虑。如果任凭自己的意愿而不顾及整个家庭成员的感受,那么给子女带来的不是幸福,反而是更多的烦恼。有时候晚辈会采取办法去讨好长辈,但有些长辈要么拒之千里,令人倍感冷落,要么锱铢必较、斤斤计较,这种长辈应该多站在子女的角度想想,体会他们的孝心和不容易,对他们宽容一点。夫妻不和睦——要多点沟通。都说家是避风的港湾,不论工作中有什么烦恼,回到家里看见伴侣和孩子心中就会涌起愉快的感觉。然而,一些夫妻不但工作中压力重重,有时候还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庭,让家里也有可能变成战场,然后带着不良的情绪回到工作岗位中,最后家庭、工作都受影响。有些人下班后觉得累,夫妻之间很少交流,彼此心里想什么大多数情况只靠猜想,时间一长,夫妻感情变得冷淡,而有时候夫妻吵架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心理创伤。因此,夫妻不和睦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沟通。夫妻之间要多交流,哪怕回到家抚摸对方的手、肩膀等肢体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这样才会彼此信任。子女不懂事——要懂感恩。更多的父母对子女从小到大呵护有佳,但是这种呵护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使得子女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被认为父母做的是理所当然。还有一些子女成年后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朋友,很少把时间留给父母,使得他们感到很孤独和无助。所以,作为儿女来说最必要的素质是要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要知天下父母养儿育女皆不易,不仅是经济上的投入,更是无私奉献的那颗心。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来陪伴父母,这样他们会更加快乐。(综合自南方都市报、健康时报)1473385980000责编:yanhan健康时报网147338598000011[]{"email":"yanhan@huanqiu.com","name":"yanhan"}
根据相关权威资料,中国每年自杀28.7万,自杀未遂250万-500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自杀。据广州市心理援助热线(020-81899120)统计,21到30岁人群是自杀意识的高发人群,另外有自杀倾向者以本科学历者和未婚人士居多。“来电人员,如无抑郁症、精神疾患,其自杀念头往往属于冲动所致。 关键是精神卫生从业人员尤其是家人、亲友需要及时地发现他(她)表现出的自杀危险信号”,广州市惠爱(脑科)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徐文军表示。防自杀发现四个危险苗头:有自杀倾向、行为或自杀未遂人员,往往表现出一定的共性。广州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通过国内外事件的汇总、统计发现,上述人员在作出不理性行为前,往往有迹可循。A事件迹象1、近期有重大心理创伤性事件2、有痛不欲生的病痛3、有严重的心理疾病4、有严重的失眠B情绪迹象1、长时间表情淡漠,不能展示笑容2、对人与生活没有热情3、焦虑情绪与焦虑面容4、抑郁情绪与抑郁面容(抑郁性僵硬)5、表现出内疚与自责6、表现有多次后悔与道歉7、情绪反复不定,常低落或暴躁C思维迹象1、多次提及自己压力大、人生是痛苦的2、反复说出活着没有意思3、讨论遗体捐献问题4、直接告诉别人“我想死”、“我不想活”5、间接或在日记、信函中流露出来,或者说“我所有的问题马上就要结束了”6、留下类似遗言的话,或者发现写遗书7、发现在考虑生存的意义,否定人生积极的意义,“我的生活毫无意义”8、与人探讨死亡的理由9、认为自己现在与将来一事无成10、说自己很无用,总是拖累人,“没有我,他们会过得更好些”11、说自己很无助,没有人能够拯救自己12、表露外界的一切对自己没有意义13、表露某件事让自己很羞耻,无脸见人D行为迹象1、性格变得明显封闭,独自呆在某处2、长时间沉默与思考,表露有心事3、避开朋友与亲人,不愿意与人沟通4、自己的仪态变得无心顾及5、生活能力与工作能力明显降低6、收集可以致生命消失的物品7、做出一些极度冒险性的行为8、无缘无故整理自己物品,把至爱的物品送给朋友9、赠送纪念品,或把自己物品分配给人10、向人道谢、向人告别、归还所借物品11、行为从极度痛苦突然转变得很轻松12、发现其收集自杀死亡方法与经验13、向人询问某些危险品的获得途径14、行为中有准备自杀的迹象和过程15、在极其痛苦时,表面则装得若无其事防自杀开出幸福处方:想要放弃生命,显然是觉得生活中没有幸福可言,没有生存的欲望,那么,预防自杀除了要及时发现自杀者的苗头,还要帮他们找到幸福的含义,看看处方吧。 去年国家卫计委和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抽样调查了东、中、西部10个省市后发布报告称:长辈不够通情达理、子女不够懂事、夫妻不和睦,成为影响家庭幸福的最突出因素。如何缓解,中科院心理所博士后韩海英为您支招。长辈不通情——要考虑全家。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在婆媳关系中,通常是因为长辈控制欲非常强,尤其是对自己的儿子(女儿)的方方面面不放手,经常会使儿子(女儿)的另一半感觉自己是个局外人。时间一长,小夫妻之间经常会因为长辈的事情争吵,影响感情。从长辈的角度来讲,也许初衷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得更好,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度,要从全家大局来考虑。如果任凭自己的意愿而不顾及整个家庭成员的感受,那么给子女带来的不是幸福,反而是更多的烦恼。有时候晚辈会采取办法去讨好长辈,但有些长辈要么拒之千里,令人倍感冷落,要么锱铢必较、斤斤计较,这种长辈应该多站在子女的角度想想,体会他们的孝心和不容易,对他们宽容一点。夫妻不和睦——要多点沟通。都说家是避风的港湾,不论工作中有什么烦恼,回到家里看见伴侣和孩子心中就会涌起愉快的感觉。然而,一些夫妻不但工作中压力重重,有时候还把工作上的压力带回家庭,让家里也有可能变成战场,然后带着不良的情绪回到工作岗位中,最后家庭、工作都受影响。有些人下班后觉得累,夫妻之间很少交流,彼此心里想什么大多数情况只靠猜想,时间一长,夫妻感情变得冷淡,而有时候夫妻吵架还会给孩子带来很大心理创伤。因此,夫妻不和睦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很好地沟通。夫妻之间要多交流,哪怕回到家抚摸对方的手、肩膀等肢体接触,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这样才会彼此信任。子女不懂事——要懂感恩。更多的父母对子女从小到大呵护有佳,但是这种呵护如果超过了一定限度,就会使得子女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被认为父母做的是理所当然。还有一些子女成年后只专注于自己的事业和朋友,很少把时间留给父母,使得他们感到很孤独和无助。所以,作为儿女来说最必要的素质是要有一颗感恩父母的心,要知天下父母养儿育女皆不易,不仅是经济上的投入,更是无私奉献的那颗心。哪怕工作再忙,也要抽时间来陪伴父母,这样他们会更加快乐。(综合自南方都市报、健康时报)